第四章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doc

PAGE  -PAGE 62-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增强后劲、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时期。为了全面部署和加快这一时期发展,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 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必须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科学认识市情,牢牢抓住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生产总值达到187.73亿元,年均增长15.6%,高于规划目标2.6个百分点,是“十五”末的2.69倍,人均生产总值2.2万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8.28亿元和13.75亿元,年均增长35.3%和35.4%,提前三年完成了规划目标;固定资产投资117.23亿元,年均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年均增长15.9%。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4.18亿元、116.5亿元和57.05亿元,年均增长6.9%、18%和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6亿元,年均增长19.8%,是“十五”末的3倍。产业转型成效显著,煤炭、水泥、铝业三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快,电力电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旅游等接续产业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煤-电-铝-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四大市级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25%以上,园区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五批91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3.3亿元,先后引进和实施了华能铜川电厂、台湾旺旺食品、浙江声威水泥、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80多个,到位资金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9.55亿元,是前十个五年计划总和的1.6倍,投资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建成鲜干果经济林基地202万亩,农民人均达到5亩果。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综合信息服务、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区县全覆盖,建成省级标准新农村示范村60个,累计完成150个扶贫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对居住偏远、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恶劣的7000户、2.8万贫困人口实施了移民搬迁,建成移民新村(点)190个。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通水泥(油)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已成为铜川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拓展城市空间,城市规划建设面积扩大到110平方公里,以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为骨架的大城市格局初步形成。以210国道为主轴和以梅七铁路、城市西环路、铜白铁路、305公路为次轴的“一主两次”城镇发展带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9.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人均公共绿地8.1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96%,燃气普及率7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垃圾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45%。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478万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大市无立窑的目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2.9%和8.9%。植树造林120万亩,超规划目标29%,森林覆盖率达到44.8%;基本完成了铜川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了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区良好以上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绿化模范城市。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财税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3.7%。金融市场加快发展,贷款规模较“十五”增长124.4%。土地储备力度加大,新增耕地1.7万亩,新增建设用地1.3万亩,土地利用率达到9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了秦岭水泥等35 户国有企业的改制任务,下划的5户省属企业和铜变公司逐步走出困境。率先在全省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71万美元,是“十五”期间的2.2倍;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达1.2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45.4%。 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建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192万平方米,2.57万户9万人喜迁新居,城乡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分别达到30平方米、28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