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学测模拟
江苏省南京市2017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17.3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2.“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C.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3.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牛耕》邮票。邮票中的生产工具是
A.耧车 B.耦犁 C.曲辕犁 D.翻车
4.《明史·职官一》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材料说明内阁
A.可以干涉皇权 B.成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可以劝谏皇帝 D.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5.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③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康熙皇帝曾发出感慨:“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集中? ?B.皇位世袭 C.皇帝独尊???? ?D.皇帝勤政
7.“该??被梁启超誉为‘经世’著作,在当时是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书中主要包含西方国家各种先进科技知识,被人誉为‘百科全书’”。该“著作”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认为:“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企业有
①汉阳铁厂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开平煤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战争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慈禧太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曾颁懿旨:“汉人妇女率多缠足,行之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陋习。”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汉族妇女缠足深受全社会歧视 B.临时政府对缠足现象明令禁止
C.缠足陋习在二十世纪初已经消失 D.晚清时期已出现废止缠足的主张
11.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0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3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B.清朝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
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
12.“第十一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上述条款出自
13.孙中山认为,民族主义是对外国人争平等的,不许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民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