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苏丹红Ⅰ、Ⅱ号的论文.docVIP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苏丹红Ⅰ、Ⅱ号的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苏丹红Ⅰ、Ⅱ号的论文.doc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苏丹红Ⅰ、Ⅱ号的论文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苏丹红ⅰ、ⅱ号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同时分离及测定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方法利用非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75 μm(i.d.)×60 cm为分离通道,优化选择检测波长、缓冲溶液种类、浓度及ph值、运行电压、进样浓度、进样时间等试验参数后进行分离测定。结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紫外检测波长297 nm,30 mmol/l tris(ph=9.5)缓冲溶液,分离电压15 kv,进样时间20 s,较好地实现了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基线分离及检测。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苏丹红ⅰ; 苏丹红ⅱ   苏丹红ⅰ~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偶氮类、脂溶性的化工染色剂,其中苏丹红ⅱ,ⅲ和ⅳ均为苏丹红i的化学衍生物。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结构式如图1所示[1]。   苏丹红作为一种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作染色的原料,但因其具有一定的致癌、致敏性和遗传毒性[2~3],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第2类(对动物怀疑有致癌性物质)或第3类致癌物质,因此严禁在食品中使用,我国也明文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进行添加[4]。目前国内外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常用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5,6],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lc/ms)[7],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8]等。.而国内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食品中的苏丹红进行检测未见报道,故此我们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   1 器材   1.1 仪器cl2001高效毛细管电泳仪紫外检测器(北京彩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石英毛细管柱75 μm(i.d.)×55 cm(河北永年光纤厂);kq520db型超声波清洗器;1810型石英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江苏省宜兴市石英玻璃仪器厂)。   1.2 试剂辣椒粉(广西南宁);苏丹红ⅰ、苏丹红ⅱ(97%,a johson matthey pany);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b.r.);硼酸(gb)(a.r.中国上海试剂总厂);其他为分析纯试剂;水为实验室自备二次蒸馏水。   2 方法   分别准确称量0.000 5 g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甲醇溶解后再分别定容至10.00 ml,配制成50.0 mg/l的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单标储备液;分别准确称取0.000 5 g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于同一烧杯中,甲醇溶解后定容至10.00 ml,配制成50.0 mg/l的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混合储备液。   取干燥辣椒粉末,准确称量1.000 0 g加30.0 ml甲醇,超声波提取30 min,冷却后减压抽滤,取滤液用甲醇定容至50.00 ml,摇匀,作为供试液。避光保存于冰箱中待用。   所有溶液进样前先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苏丹红ⅰ、ⅱ号的甲醇溶液进行扫描,得到苏丹红ⅰ、ⅱ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都为228 nm。本实验探究了216,228,254,297,332,478,491 nm等7个检测波长,结果显示在297 nm的检测波长下苏丹红ⅰ、 ⅱ的分离效果较好,因此选用297 nm作为分离检测波长。   3.2 缓冲体系的选择实验探讨了硼砂-硼酸,tris-cit, tris-硼酸,tris- nah2po4,磷酸盐等缓冲体系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tris-硼酸体系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3.3 ph值的影响ph值是影响分离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30.0 mmol/l tris中分别加入硼酸调节ph值为8.00,8.50,9.00,9.50,10.00的缓冲体系。结果显示采用ph值为9.50的30 mmol/l的tris-硼酸缓冲体系能获得较好的分离。   3.4 缓冲溶液浓度的选择增加缓冲溶液的浓度,离子浓度增大,改变缓冲容量,减少溶质和管壁之间物质的作用,从而改善分离效果。缓冲溶液的浓度过大将产生大量的焦耳热,导致基线不稳,峰形变差。试验探讨了10.0,20.0,30.0,40,50,60 mmol/l这几个浓度的缓冲溶液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30 mmol/l tris(ph=9.50)分离效果较好。   3.5 运行电压的选择分离电压的大小不仅影响被测化合物的迁移时间,而且对分离度也有影响。高分离电压可以改善分离度,缩短分析时间。但是电压过高,毛细管内产生的焦耳热不容易散发,将引起柱效和分离度的降低,电压过低则分离时间过长。试验探讨了12,15,18,21,24 kv 5个运行电压,结果表明15 kv分离效果最佳。   3.6 进样时间的选择进样时间决定了进样量的大小。进样量太小,达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