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基于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doc
PAGE
PAGE 4
构建基于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
呼唤生命、承担生命、成全生命,是教育的终极归宿。在一定意义上,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地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体验的缺失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首先,语文课堂缺乏对孩子生活的体察 我们的语文教学时常在近乎“真空的状态”下进行所谓的教学与学习。汶川地震, 5月19日下午,举国降半旗,为死难的同胞默哀三分钟。有一个小学中年级的男生在默哀期间突然笑出声来,老师大怒,痛斥他的行为令人发指,大声指责“你还有良心吗?怎么笑得出来呢?”。并令班里的孩子写小新闻在班级黑板报上刊登,对其进行“舆论谴责”。一个在快乐环境下成长的10岁孩子,一个不懂生命是什么,甚至不懂默哀意义的孩子,当他突然见到大家异样的表情,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是天性使然。老师却采用如此教育手段,着实令人感叹。如果在这之前,让所有的孩子感受地震灾难,让他们体验灾区人民家破人亡的悲痛场景,教育的效果将是另一种景观。这种远离生活体验的形式化教育充斥我们的课堂,它给孩子带来的是对生命的冷漠,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其次,语文课堂呈现格式化的思维,无视孩子生命中鲜活的灵性 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年复一年的单调的机械重复,他们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着统一的模式,有的教师一本教案作为万能本,几十年如一日呈现在不同的学生们面前。课堂思维的格式化已非某人某师,在整个语文课堂随处可见。为什么我们总是痛心疾首我们的语文课堂花时多而收效低?其中,很多因素是语文课堂无视鲜活的生命体验,把生命体验搁置在课堂边缘。这种生命体验的严重缺失,导致我们的孩子厌倦课堂,厌倦语文。
二、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一种生命体验,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生命历程
1.以生活体验激起语文教学生命的活力
余文森教授讲述这样的一则教学案例让我们受益匪浅。北京大兴的一位教师在城区里为孩子们上《尊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一课,学完这篇课文后,孩子众口一词地称,是的,做人就要像哈默那个样,人生活着要有尊严。后来,同样的一节课,她给民工子女学校的孩子上课。民工的孩子们学了以后,大家感触最为深刻的就是,人的一生当中如果能遇到像杰克逊那样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遇到“重要的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贵人相助。余教授说,城区的孩子与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他们的体验都是真实的。如果教师没有从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入手,对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的家庭生活缺少感知,那么,教师就可能轻易地否决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的真实的想法,甚而,一味的去灌输“做人就要像那个人一样,生活要有尊严”的观念。无可否认,这种观念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基本意识。但是,不顾小学生各自的生存状态与心理感受的“外在的说教”是很难在孩子的心底生根发芽的。只有关注并尊重学生生活体验、生命感受的教学才能辐射出教育的力量。
2.以情感体验激发语文教学生命的张力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起始点,也是归宿点。语文教学生命体验的核心是人的情感体验,情感的张力使生命体验更丰满、更有深度、更见广度,是语文教学生命之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线,也称阅读情感。它是读者的主观感情和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感情双向交流、彼此碰撞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此时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时,如果仅让学生徘徊在这些文字上去读去悟,恐怕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资源,抓住“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从盲女孩安静的角度去思考。我让所有的孩子闭眼,进入文本叙述的意境,然后问:“你现在就是盲童安静,当你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你扬起头来张望,请问,现在你最想张望什么?最想看到什么?”孩子们有说“多么想看到蝴蝶长什么样子啊”,有说“很想看到蝴蝶是怎样飞翔的”……我继续问:“那你看到了没有?怎么看?” 孩子们纷纷回答:“??看到了!我用心看到了。”我随机出示一段话: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的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从而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的精神内涵,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