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李二曲反思理学的独特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李二曲反思理学的独特性.doc

PAGE  PAGE 9 浅析李二曲反思理学的独特性   【摘要】明清之际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又一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匡正时弊、康济群生、利国利民的有识之士。他们身处在“天崩地解”的时代背景之下,面对着明清政权的易鼎,从各个角度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李?J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对理学的独特性研究,值得我们深入去考察。      【关键词】李二曲 悔过自新 明体适用   李?J,字中孚,陕西周至人,取“山曲曰?T,水曲曰??”二语,自署曰“二曲土室病夫”,学者称二曲先生。生于明天启七年(公元一六二七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七零五年)。是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与吴中顾炎武、富平李因笃、华山王山史学术交往甚密,同容城孙奇峰、余姚黄宗羲一并“高名当时”,时论以为“三大名儒”。李?J同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同处于“天崩地解”的明清之际。明末农民起义风暴和清军入关,造成明王朝的覆灭,极大的震动了当时的知识阶层,一些有识之士亲眼看到了理学家的“无事袖手谈心性”、“自矜有学”,分门标榜;国难当头,则“拱手张目,授其柄武人俗世”,“置四海之困穷不顾”,束书不读,终日空谈性命这一弊病。这使人们对宋明理学从厌倦发展到憎恶,甚至把明亡之祸,归咎于朱、王末流“积弊”所造成的“学术蠹坏,世道偏颇”。于是酿成了以顾、黄、王诸子为代表的反思、总结理学的新思潮。李?J也是其中推波助澜的人物。      一、“学问两相资则相成,两相辟则相病”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对二曲的思想总结为:   “其时以王学显者,莫如夏峰、二曲、梨洲,……二曲教学者,当先观象山、慈湖、阳明、白沙之书,阐明心性,直指本初。”[1]任公先生认为二曲思想纯为明学余波,在清代学术史上乃是旧学一派。而候外庐则认为:“李?J的著作,没有像王夫之、顾炎武、傅山的反理学的风格,充分表现修正理学的态度。他对于朱陆异同,不持守门户之见,而主张取舍于其间。”[2]侯外庐认为二曲的思想特质是修正理学的二元论。事实上,众多的学者一致认为二曲的思想确是承继陆王,这在学术界已经成为定论。但是二曲绝不是仅以和会为能事,而是由简择、有批判的推陈出新的。正是这种简择与批判,构成了二曲对程朱陆王的兼取,从而也构成了其自身的思想特质。   有宋一代至明,理学分化为程朱、陆王两派。“宋儒附好门墙,于渊源最悉;明儒喜争同异,于宗派尤详。”[3]两派之间成见颇深,然而二曲在不带任何成见的基础上,对于两派的得失作了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   姚江当学术支离蔽锢之余, 倡“ 致良知”,直指人心一念独知之微,以为是王霸、义利、人鬼关也。当几觌体直下,令人洞悟本性,简易痛快,大有功于世教。而末流多玩,实致者鲜,往往舍下学而希上达,其弊不失之空疏杜撰鲜实用,则失之恍惚虚寂杂于禅,故须救之以考亭。然世之从考亭者,多辟姚江,而竟至讳言上达,惟以闻见渊博、辨订精密为学问之极,则有矫枉失直,劳罔一生,而究无关乎性灵,亦非所以善学考亭也。即有稍知向里者,又只以克伐怨欲不行为究竟,大本大原,类多茫然。必也以致良知明本体,以主静穷理、存养省察为工夫,由一念之微致慎,从视听言动加修,庶内外兼尽,姚江、考亭之旨,不至偏废,下学上达,一以贯之矣。故学问两相资则两相成,两相辟则相病。(《富平答问》)又:   来谕谓:“阳明之学,天资高朗者易得力;晦庵之学,质性钝驽者易持循。”……然晦庵教不蹋等,固深得洙泗家法,而其末流之弊:高者循迹执象,比拟摹仿,畔援歆羡之私,已不胜其憧憧;卑者桎梏于文义,纠画于句读,疲精役虑,茫昧一生而已。阳明出而横发直指,一洗相沿之陋。士始知鞭辟著里,日用之间,迥然涣散,如静中雷霆,冥外朗日,无不爽然自以为得。向也求之于千万里之远,至是反之己而裕如也。(《书??.答张敦庵》)又及:   当嘉隆间,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则归湛。其末流之弊,高者言‘无知’,慧者言‘归寂’。(《体用全书》)   二曲从两派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取其思想中的有益成分,纠其后学末流的失误弊端。对于王学末流的“舍下学而希上达”而陷入“其弊不失之空疏杜撰鲜实用,则失之恍惚虚寂杂于禅”;对于宗朱后学的“惟以闻见渊博、辨订精密为学问之极”的弊端都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内外兼尽,不至偏废,“学问两相资则两相成,两相辟则相病”,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理路。   对朱王学旨的肯定与对其末流的批评表现了二曲对朱子陆王双谴双取的倾向,也就是二曲自身的学术特质和基本立足点。二曲的反思,是建立在关学“躬行实践”的基本精神之上的,表现为一种十分温和的、不露锋芒的反思方式。二曲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有着共同的问题意识,有着相似的学术倾向以及民族气节,然而他却没有那种勇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