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吉林长白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遗产景观探讨.docVIP

宋才发:吉林长白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遗产景观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 宋才发:吉林长白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遗产景观探讨 吉林长白山风景名胜区的 自然遗产景观探讨 宋才发?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博物馆,北京 100081) 一 长白山是与我国“五岳”齐名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 李小翠:《十月叹世界·自游篇》,《南方都市报》2005年9月19日。 的美誉。长白山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总面积8000余平方公里。它以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高峰环抱的高山湖泊,磅礴的长白瀑布,奇异的火山地貌,珍贵的动植物令人叹服。长白山是中国东北最高的山地,主峰海拔2691米,山体纵横,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长白山又是一座“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从16世纪以来,曾有过3次火山喷发。第一次是1597年8月,第二次是1648年4月,第三次是1702年4月14日。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则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鲜境内,9座在我国境内。这9座山峰各具特点,形成奇异的景观。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举世瞩目的天池。受长白山地形垂直变化的影响,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形成了由温带到寒带的4个景观带,这种自然多彩的垂直景观带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在中国人眼里“长白山就像一条巨龙”,蜿蜒于中国东北边陲,自古以来就以那鬼斧神工般的奇观、神奇迷人的传说、博大丰厚的物产资源自立于名山之林,引起人们的遐思和神往。 长白山是一座厚重的历史名山。在长白山的紫霞峰下,矗立着因沧海钓鳌的豪迈举止和远大抱负而得名的“钓鳌台”。李白曾在《赠薛校书》诗中曰:“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见《长白山天池》,《中国旅游指北》2006年11月16日。 钓鳌台上有用各色巨石砌成1米高、4米见方的“女真祭台”,相传女真国王完颜阿骨打(1068—1123年),就是从这里登长白山祭天池的。据清史《东华录》载:“我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一带” 见《长白山天池》,《中国旅游指北》2006年11月16日。 ;《安图县志》亦记有“安图为女真”之旧址,可见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实历史上的长白山一直是关东人民生息劳作的场所,朝鲜族的圣山,也是满族的发祥地。所以,在清代长白山便有“圣地”之誉。长白山人文历史悠久,名称在历史上也有过多次变化。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因。” 周艺文等主编:《冰雪之旅》,第75页,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 也就是说,在秦以前长白山被称作“不咸山”,意为“有神的山”;汉朝称为“单单大岭”;魏称为“盖马大山”,后魏称“徒太山”;南北朝称为“从太山”、“太皇山”;唐朝称为“太白山”;金朝始称“长白山”。史籍中关于勿吉与太皇山的记载,说明自古以来满族的祖先就同长白山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到了金代,封建统治者认为“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 马洪:《长白山名称由来》,《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5月14日,第6版。 。因此,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当时还在山的北侧兴建了庙宇。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册仪式,每年春秋两季择日致祭。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月,金章宗又封长白山为“开天弘圣帝”。在短短的21年里,对长白山又是封“王”又是封“帝”,历史上这一时期的长白山可谓“风光”至极。到了清代,康熙认为大清千秋帝业的好运气是由长白山而来的,理当享受皇帝朝拜的典仪。因此便在吉林市小白山修建了“望祭殿”,每年春秋两季由吉林将军、副都统率领官员在小白山望祭殿代表皇帝对长白山举行望祭。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七日,乾隆东巡到吉林,第二天一大早便亲临小白山望祭殿对长白山举行望祭。这一次望祭与康熙望祭时隔72年,和祖父一样,乾隆也留下一首《望祭长白山》:“诘旦升柴温德亨,高山望祭展精诚。椒馨次第申三现,乐具铿锵叶六英。五岳真形空紫府,万年天作佑皇清。风来西北东南去,吹送膻芗达玉京。” 见关纪新:《清代满族作家文学中的“长白山情结”》,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数据库,2006年10月31?日。 爱新觉罗·弘历高宗皇帝,是亲临到吉林望祭满族发祥圣地东巡的第一位清朝皇帝。据《永吉县志》记载,此次望祭“祀典弥隆”,体现了清王朝对长白山的崇拜。“望祭长白山”这种仪式一直延续了200余年。同时清王朝把长白山视为祖宗发祥地,又封山、又祭神并封为“禁地”,不许俗人进入,这里从此便成了人迹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