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翱翔吧“海鸥”.doc
PAGE
PAGE 11
翱翔吧“海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际化的进程为“海鸥”的创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和契机。这是一个需要“海鸥”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就“海鸥”的时代
在不经意间,人们发现海外留学人员中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冠以“海鸥”的称号。
21世纪“海归”新模式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途无量……”用狄更斯《双城记》篇首语来形容“海鸥”们恰如其分。“海鸥”是指目前频繁往来于国内和海外,从事商务贸易及各种不同项目的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其经营的业务上跨越东西方,或是一两个国家,他们不一定身在国内,但却成为中国国际化的先头部队,成为中国国际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风头人物或是各种富豪榜上的青年才俊典型。
仔细研究“海鸥”们的背景与经历,他们多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在国内一流大学毕业,本身基础很好;第二,在国外继续深造的院校也是世界享有声誉的学府,获得了硕士以上的学位,这种教育背景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是相当令人瞩目的;第三,他们的研究领域多属于新经济、高科技和第三产业领域,并且都有海外跨国公司和三资企业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经历。
据此优势,加上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受过国外专业训练的高级人才和世界接轨,“海鸥”们回国后根据自身特点,找到了很好的切入口。而海外大型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也要求找到这样一群具有中西方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来开拓中国市场。在很多大型的国际企业里,都会有中华区的CEO,目前他们中的多数是接受过海外高等教育的中国人。
由于国内国外环境不同,家庭状况有别,工作、事业发展情况因人而异等诸多复杂因素,使得很多留学人员不能或暂时不能长期回国工作。于是,哑铃式、候鸟式等为国服务的方式应运而生,“海鸥”群体也由此诞生。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看,只要能够充分利用海外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有一部分人才留在国外,对国???的发展是有利无害的。这些政策对于进一步充分发挥“海归”未归的力量、促进“海鸥”群体的形成和壮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很多没有回国的人也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选择回国经商、教学、办讲座、向国内转移技术、培养留学生或进行投资等各种形式,发展自己的事业,促进祖国的复兴,使得“海鸥”这一特殊群体成为中国崛起大格局中潜在力量。可以这么说,众多海外人才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来为国服务。
为三千孤儿寻找到温馨的异国家园
张雯,美国“国际儿童希望”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现为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张雯说,她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给孩子家、健康和希望”。
1989年毕业于人大新闻系的张雯,曾在国内一家杂志当记者,后来到美国华盛顿大学社工学院留学,取得社会工作硕士学位。张雯的丈夫是美国人,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有他们温馨的家。
1992年6月,一次对福利院的采访,改变了张雯的职业生涯。福利院孤儿们一双双渴望关爱的眼神打动了她,使她从此走上了为孤儿寻找国外领养家庭的漫漫之路。
当时,中国收养法才颁布两个多月,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执行起来也很困难。由于不确定孩子被外国人收养之后,是否会得到安全妥善的安置,很多福利机构对国际领养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另一方面,在美国,很多家庭非常希望领养中国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家,但因为对中国的政策不了解,再加上手续复杂,让他们只能“望儿兴叹”。
应当说,“国际儿童希望”组织为这两方面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这件事情当然不容易,但我们做到了,”张雯说。“国际儿童希望”建立至今,帮助中国3500多名孤儿安置了领养家庭,3000多名残障孤儿和困境儿童得到了手术治疗,8000多名脑瘫儿童接受了康复训练……
国际领养不仅有捐款,还有理念,国际领养对中国的孤儿救助、对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世人有目共睹。2001到2002年,几乎所有的救助费用都来自于美国总部;到2004年,国内捐赠比例开始上升;2006年国内外的捐款比例基本持平;2008年,95%以上的捐款都来自于国内。张雯的努力再次见证了国内儿童救助事业的发展,并且带领着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动当中。
为了这份宝贵的慈善事业,张雯现在依旧飞翔于中美两国之间,她们全家在北京的住所是租用的“鸟巢”。虽然张雯所从事的事业并不是多么尖端的科学领域,也不会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为了孩子幸福的童年,美好的一生,这样的“海鸥”是令人敬佩的。
充分发挥“两栖人”优势
James,北京一家高科技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