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病灶清除及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docVIP

一期病灶清除及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期病灶清除及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doc

  一期病灶清除及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摘要】 目的 探讨前路内固定技术在 治疗 胸腰椎结核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手术时机、手术指征进行初步 分析 。 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42 例进行随访分析,42 例患者中男27 例、女15 例,年龄22~58 岁,平均37.6 岁。病灶累及2个椎体28 例,3个椎体14 例。手术方式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ZPlate内固定术,术后三联抗结核治疗1年。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年,以植骨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分级作为主要观测指标。结果 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局部复发。除4 例脊髓功能无明显恢复外,38 例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10°。随访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加重及矫正角度丢失。结论 在严格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并 应用 前路内固定器,能够早期重建脊椎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脊柱 胸腰椎 结核 前路内固定 Anterior Debrid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Tuberculo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ebridement and anterior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Methods 42 adult patients bar tuberculosis ales and 15 females T6L1, and involved tent and Zplate instrumnentation. The chemotherapy onths postoperatively in all patients. The bone fusion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ation and any recurrence. The solid fusion onths postoperatively. All cases ity had an average correction of 10°,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 had an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 Satisfactory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by anterior debrid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in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are found helpful for restora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spine and correction of the kyphotic deformity. Key bar spine; tuberculosis; anterior instrumentation 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常用术式。由于术后脊柱稳定性破坏,部分病例出现植骨吸收、脊柱畸形加重甚至植骨块移位产生脊髓压迫症状。因此有学者将内固定技术用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并取得良好疗效[1~3]。但在内固定的方式上多数学者主张后路内固定技术,以防止结核扩散等。由于后路内固定需另行切口,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等危险[1],因此作者应用前路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对其手术时机、手术指征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自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42 例,男27 例,女15 例,年龄22~58 岁。病灶累及2个椎体28 例,3个椎体14 例。胸椎结核(T6~10)18 例,胸腰椎结核(T11~L2) 24 例。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E级23 例,D级14 例,C级4 例,B级1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8°~20°。42 例患者除常规X线片检查排除活动性肺结核,同时行CT及MRI检查(见图1)。 图1 CT显示L2椎体骨破坏,死骨形成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至少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血沉持续下降并低于40 mm/h,并排除活动性肺结核。 2.2 手术方法 在全麻下实行手术,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椎旁入路或胸腹联合切口。以病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