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法 捷 耶 夫
作家的生平
引 子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法捷耶夫是一位无产阶级的文艺战士。他
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不仅是有世界影响的天才作家,而且是杰出的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家和批评家,高尔基之后苏联文学事业的主要领导者、
组织者——作家协会总书记、主席,同时又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苏共中
央委员、最高苏维埃代表、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他获得过斯大林文艺奖
金一等奖,先后两次荣获列宁勋章。
法捷耶夫三十多年的创作活动是紧紧地围绕着无产阶级的伟大奋斗目标
进行的。他的 《毁灭》、《青年近卫军》都是苏联文学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
的作品,解决了当时文学领域存在的基本问题。法捷耶夫的创作密切联系生
活,具有强烈的党性,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同时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精湛纯熟
的水平。
在革命的环境中诞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沙皇俄国,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不断提高,
反对黑暗专制统治的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游行的事件此
伏彼起。法捷耶夫就是在俄国革命高潮即将来临的时候诞生的。他生于一九
○一年十二月廿四日,家住特维尔省 (今加里宁州)基姆雷市。他的家庭是
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法捷耶夫出身于贫
苦农民家庭,为了糊口,曾到处漂泊多年。他三十岁时,才通过顽强的自学、
以校外考试的方式取得了教师的资格。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产生了革命的
要求,所以他在乡村学校任教时,就参加了民意党人的革命活动,不久也成
了民意党党员。他的一生贫困、坎坷,受过迫害、坐过牢、被流放过,一九
一六年死于肺病。
一八九七年,法捷耶夫的父亲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在彼得堡坐牢时的
某一天,有一位二十四岁的姑娘前来探望他;虽不认识,但却在监狱负责人
面前自称是他的未婚妻。这位姑娘就是当时正在彼得堡医士学校读书的安东
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她是受彼得堡革命者之托前来探监的。不久她真就
成了他的未婚妻。在他被流放去阿尔汉格尔省申库尔斯克时,她也跟他一起
去了。就这样,他们在流放地结婚了。流放期满之后,这对年轻的夫妻被生
活所迫,经常辗转迁徙,由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这期间,他们有了三
个孩子:一九○○年达尼雅诞生,一九○一年萨沙 (法捷耶夫)诞生。一九
○五年弗拉基米尔诞生。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多,生活越来越困难了,后来只
靠法捷耶夫作医士的母亲安东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的工薪来勉强维持。他
父亲认为,家庭生活妨碍他的革命活动,所以和家庭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一
九○五年后,则和家庭完全脱离了关系。当时,他们家正住在维尔诺市。也
是在维尔诺时,法捷耶夫的母亲认识了市立医院的医生、社会民主组织的成
员格列勃·佛拉基斯拉沃维奇·斯维德奇,并和他一起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斯维德奇常到他们家来作客,他天性善良、乐观,所以法捷耶夫和姐姐、弟
弟都很喜欢他。一九○七年,斯维德奇成了法捷耶夫的继父。家中的生活虽
也清贫,但却充满了愉快、幸福的气氛。
法捷耶夫的继父斯维德奇因 “政治上不可靠”被解雇后,全家搬到了乌
发,一九○八年秋又从乌发搬到海参崴。这是法捷耶夫的姨母马丽雅·弗拉
基米罗夫娜建议他们搬去的。作家的父母在海参崴没有找到工作,就又搬到
了偏僻的乡村。迁移了几个地方之后,一九一一年他们才在楚古耶夫卡定居
下来。楚古耶夫卡是个大村镇,位于远东景色秀丽的南乌苏里边区苏昌峡谷
之中,离铁路线一百二十公里。法捷耶夫的父母在这里边行医,边种地。一
九一四年,法捷耶夫的继父被征入伍,做医疗工作,一九一七年在前线患斑
疹伤寒逝世。
法捷耶夫的母亲安东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是一位思想先进的俄罗斯妇
女,早在青年时代就支持革命,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更积极参加社会民
主工党的地下斗争,如输送传单,转运武器等等。她意志坚定,性格刚强,
孩子们都非常热爱她。她对孩子们的思想有很大影响,据作家的姐姐达尼雅
回忆:“妈妈把全家都说服了,她使我们相信布尔什维克是正确的。”安东
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的寿命很长,死于一九五四年三月五日。
法捷耶夫的双亲热爱劳动,也以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子女。法捷耶夫从
小就自己把掉下来的钮扣缝上,自己补衣服,自己铺床、叠被、洗衣服,替
母亲洗餐具、擦地板,此外,还会收割和捆扎麦子、割草,码草垛,莳弄菜
园子,做木匠活……
法捷耶夫的父母和后来的继父都是革命者,他们在法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