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耶律氏诗词文学接受史杂考.doc
辽耶律氏诗词文学接受史杂考
摘要:辽代文学 发展 轨迹的过程如同其他少数民族文学所经历的一样,是由简而繁、逐步汉化、积淀形成文学体系、 规律 的历程,具有阶段性和 时代 性,辽代文学发展与起皇族耶律氏的关系至为深远,两者间具有着统属乃至因果关系,可以说,辽代文学发展的 历史 是以耶律氏为主线而逐步完善以至于成型的文学史,辽代文学百余年的发展孕育及成型,其间耶律氏居功甚众。
关键词:耶律氏;诗词;接受;推崇;鼎盛
耶律氏源起于东胡鲜卑的旁支,详考见于《辽史》,原有的文化基础和诗词形式皆处于雏形和未臻完善的初始阶段。耶律氏由诸阿保机亲族部族组成,各属其氏。《辽史》卷32《营卫志》:“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三曰世里,即皇族也。”耶律氏众多的人口数量、特殊的融合起源和 政治 地位决定了其在契丹文化形成之先,就具有了形成文化底蕴的物质环境条件与可行性。耶律氏所代表的辽国文学,以诗词发展为其显要者,究其根源,是因为少数民族的俗习和北朝粗旷质朴的文风,决定了诗词 艺术 形式在辽文学中的发展地位,而耶律氏诗词创作无论是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着辽代诗词的首要位置, 影响 深远。
辽代特殊的政治制度和国策决定了耶律氏文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政事和接触文学,《辽史》卷45《百官志一》所说的“百官择人,必先宗姓”,就是宗族政策下耶律氏参预政治、实践文事的外部环境。石刻本耶律宗室羽之墓志云:“儒释庄老之文,尽穷旨趣;书算射御之艺,无不该通。”赵翼《廿二史剖记》卷27所载众多皇族成员工诗善画的事例,提出辽代皇族“多以文学著称”。皇族中的皇子及诸王贵卿者,府下则专设辅助、 教育 臣僚及伴读官员,具有享受最高级文化教育的特权。他们即使出任外官,亦以文史为重,携僚佐及伴读官员前往。有史料可考的如辽圣宗太平七年(1027年),“匡义军节度使中山郡王查葛、保宁军节度使长沙郡王谢家奴、广德军节度使乐安郡王遂哥奏,各将之官,乞选伴读书史,从之”。(《辽史》卷十七《圣宗纪八》)这充分说明了辽国宗室在接受和 学习 汉文化方面的肯定与积极态度。
辽代耶律氏对于汉学诗词的接受过程中体现出对于宋代诗词名家的赞赏和学习,其中统治者的态度是诗词的决定因素。辽代耶律氏诗词演进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1.辽宗室对于诗词文化前期的接触和习得时期
契丹源自东胡,属鲜卑族中类于原始者,自魏后游牧辽河流域,随水草就畋猎捕渔,以车帐为家,“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五代会要》卷二十九)。在文化上落后于中原汉民族和同时期的少数民族。在征服渤海之后,“乃制契丹文字三千馀言”(《契丹国志》卷一)。当属契丹初步接触文明、创立自己民族文字的开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东丹王耶律倍是辽初著名的文学家。太宗改东平为南京,内于猜忌,迁倍居住,复派人监窥倍动静。后唐之主明宗,乃两次派人跨海持书邀请耶律倍。于是耶律倍携高美人载书浮海避之后唐,后唐明宗赐姓东丹,名慕华;复赐姓李,名赞华。他用来咏叹政治失意的诗歌流传至今,其风质朴粗犷,质实明晰。其《海上诗》云:“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这是辽代诗词文学受南朝影响的最初佐证。金代巨匠、集大成的文学家元好问对于耶律倍的诗画作品曾赋诗咏赞曰:“意气曾看小字诗,画图今又识雄姿。血毛不见南山虎,想得弦声裂石时。”契丹 社会 真正的汉化和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完成于辽景宗和辽圣宗时期。《辽史·文学传序》记载云:“辽起松漠,太祖以兵经略方内,礼文之事固所未遑。及太宗入汴,取晋图书、礼器而北,然后制度渐以修举。至景、圣间,则科目聿兴”。这直接导致了大量南朝诗词文学艺术的涌入和宗室文学的仿汉性,是辽诗词的初始与肇端。
2.辽中期对于南朝诗词文化推崇与创新娴熟时期 清代诗人沈德潜在《〈辽诗话〉序》中指出:“圣、兴、道三宗,雅好词翰,咸通音律……文学之臣,若萧韩家奴、耶律昭、刘辉、耶里(律)孟简,皆淹通风雅。”辽代统治者对诗词的喜好导致了中期文学创作的 发展 和演变历程,其中尤以耶律氏为明显。圣宗耶律隆绪是辽代首位以能诗名世的帝王。隆绪幼喜书翰,十岁能诗,通晓音律,又好绘画,其《题乐天诗佚句》说:“乐天诗集是吾师”(《全辽文》卷一)。辽人普遍流传和喜好乐天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白居易诗通俗明快,琅琅上口和文字易于理解,尤以其新乐府运动时期诗歌作品为代表的讽谏诗为当时所推重,“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白氏长庆集》卷三),于通俗易懂外尚且兼有时势的讽喻教化功能。这直接导致了辽代后期讽谏诗歌的形成和发端。由于嗜好乐天诗并推广其风,耶律隆绪“亲以契丹字译白居易《讽谏集》,召番臣等读之”(《契丹国志》卷七)。其后的兴宗重熙六年(1037),“上酒酣赋诗,吴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