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孟子与荀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孟子与荀子

第六冊 第二課 勸學 國學常識 一、孟子與荀子 孟子 荀子 國別 戰國鄒人 戰國趙人 承繼 學承子思,重道法 學承子夏,重文辭 思想 主性(善)──人雖然有與禽獸相同之處,但人人仍具有與生俱來的善性。這種善性就是孟子中不斷強調的惻隱、是非、辭讓、羞惡之心 主性(惡)──認為人是性惡的,必須用禮樂制度來節制人的欲望。又認為人的善性不是人所固有的,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 政治觀 (法先王)──「言必稱堯舜」,論王政必以三代聖王,即是以堯、舜、禹、湯為典範 (法後王)──為政者必須取法近世的王道,即是文王、武王、周公所立的制度 天道觀 (贊天命)──天是道德性的天,人性就是根源於完美的「天」 (非天命)──天是一個自然的天,本身無人格或道德。人應該「制天命而用之」,使自然為人所用 教育觀 欲人之盡性而樂於善 欲人之化性而勉於善 擅長 通古今,長於詩書 主隆禮,精於典章制度 著作 傳有孟子七篇 著有荀子三十二篇 相同處 尊王道,賤霸術。 主仁義禮樂,教人為善。 以修齊治平為倫理一貫之目的。 作者面面觀 一、生平介紹 荀子,名況,趙國郇邑(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人,約生於西元前三一五年前後,是戰國後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趙國在歷史上被稱為戰國七雄之一,當時七雄相互爭戰,人民飽受兵禍的痛苦。因此有志之士便希望能改變那個時代,解除百姓的苦難,荀子便是其中之一。當時趙國有平原君在招賢納士,荀子卻未進入平原君門下,他一直沒沒無聞待在趙國,一直到了五十歲才從趙國前往齊國。 荀子到齊國時,被任命為「祭酒」。因為荀子備受齊王的賞識,引起齊國許多小人的嫉妒,於是有人向齊王進讒言,荀子被迫離開齊國。 幾年後,荀子回楚國,重任蘭陵令,充分發揮他的政治才能,將蘭陵治理得井然有序。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春申君被殺,荀子被免官,這時他年事已高,再也沒有精力去遊歷四方,家居蘭陵至死。在這期間,荀子開始教書與寫書,韓非和李斯就是他這時候的學生,他也在這段時間完成他的代表作品荀子一書。 二、重要學說 (一)天道觀 荀子認為天體運行有自己的常規,它不依人的意志而轉移。人世之治亂現象,是為政者的傑作,不是天之所為,所以治亂勿求於天,而應求諸人。 荀子提出「天人相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天人關係上,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即主張在自然界面前,發揮人的主動性,掌握並運用規律為人類造福。荀子的這一思想,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人勝天論」思想。 (二)性惡說 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性惡篇表示人的本性是惡的,如果順著人的本性去發展,就會產生爭奪、殘賊、淫亂。因此需要靠後天的禮義教化才能化惡為善,這就是「化性起偽」。人們在後天環境的陶冶下,通過主觀的學習和修養,才可以化惡性為善德,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 (三)隆禮重法 荀子從「性惡論」出發,提出「隆禮重法」的主張,強調「禮」、「法」的重要。他認為人生有物質欲望要求,如果這種欲望要求沒有限制,就會發生爭奪,造成社會混亂。為了防止爭奪和混亂,就要建立「禮儀」、「法度」等制度和規範。 荀子主張隆禮的同時,也提倡法治,他說:「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而禮與法之間的關係,他則說:「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認為禮是法的基礎,法是根據禮的準則而制定的。 (四)重視教育 荀子重視教育和學習的功能,這是他「天道觀」及「性惡說」的邏輯延伸。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唯有透過自身後天的努力學習,才能夠「化性起偽」,成為有德的君子。因此,對於人學習的態度、方法、目的等等,多所著墨。 形音義彙整 一、義近成語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蒼染黃 止於至善 盡善盡美/登峰造極/爐火純青/嘆為觀止/無懈可擊/至高無上/超臻上乘/無以倫比/偵於化境 青出於藍 後來居上/青甚於藍/冰寒於水/後生可畏/後起之秀 二、一字多義 形 音 義 例句、例詞 假 ㄐㄧㄚˇ 藉助、利用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本課) 抄襲 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曹丕典論論文) 借用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左傳) 偽托、假冒 「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禮記王制) 生 ㄒㄧㄥˋ 天性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本課) ㄕㄥ 出生 「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本課) 書生 兩「生」素賤其人,力拒之。(宋濂秦士錄) 活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