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喝酒小杯喝茶.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碗喝酒小杯喝茶.doc

大碗喝酒小杯喝茶   泉州是个怎么样的城市?去过无数次泉州,我还在不停地问自己。   在泉州呆了两日,开始渐渐用心去体会这座城市。它像江湖中最后的一个大侠,外表极度豪放,喜好四处闯荡,它造就了极为活跃的经济,晋江的服装和鞋子、南安的水暖管材、德化的瓷器、安溪的茶叶等等,都从这里走向了全国。   在泉州,你不禁会被无处不在的广告牌所吸引,旅游鞋、夹克衫、琳琅满目的食品……代言的明星更是让人看花了眼,估计金鸡百花加华表上的明星都没有这样令人咋舌的出镜率。泉州人的手笔很大,上中央电视台广告只是小菜一碟,有人甚至称中央五套都成了泉州企业的窗口频道。有这股豪气的人自然也是大碗喝酒的料,在泉州,喝酒常常要来三剑客――啤酒、红酒、白酒一起上,这几年还开始迷上了洋酒。据说泉州已成为一个极受洋酒厂商青睐的地方。   “侠骨还得柔情”。“大侠”泉州的内心其实也充满着万般柔情。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痕迹,海上丝茶之路的曾经辉煌、开元寺的旺盛香火……林林总总的背后还有一种和老百姓最贴近的,便是茶。   我的脚步走进鲤城区那些古老的街巷,徜徉在郎官巷、开元街、承天巷……看老人们围坐在街道两旁的骑楼间,抱着一只沾满茶垢的紫砂壶晒太阳;徘徊在闽南特有的红砖房子间,看当地人泡功夫茶,听悦耳却又有些难懂的南音;流连在三步一家的茶庄里,看泉州人掏出随身携带的一小泡茶,一阵“悉悉”之后,操着一口柔软的闽南话比划开来,顿时,这个城市便弥漫出柔柔的茶香。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座城市的性格如同它的名字。和水有关,一边是大碗喝酒,豪气冲天;一边是小杯喝茶,柔情万千。      于是,本期便让我们一同来关注泉州,关注这座城市内心的悠悠茶香。      一座城的茶名片      “名片”之于城市,是一座城市标志性符号的代名词。   对于泉州来说,能用的“名片”太多太多:中国鞋都、世界夹克之都、中国水暖城……而在这些炫目的名片背后,我们很难忽视泉州还有一个很朴实的称谓――茶乡。泉州的茶名片对于大多数茶客来说,早已耳熟能详,那是南安九日山上早于陆羽《茶经》的《莲花茶襟》,是迅速崛起的安溪铁观音,是优雅高贵的功夫茶艺……   然而,只有走近泉州,细品泉州,你才能发现在这些熟悉的名片背后,属于这座城市特有的,更加真实的脉动。      泉州茶名片之――好山、好茶清源山      泉州有茶,无人不知;但清源山上的宋树古茶,却少有人知道。   其实自古以来,中国的名山、名泉、名茶和名人都是扎堆做伴的,在爱茶成风的泉州城里,拥有名泉名人的清源山自然也能不例外。经过泉州知名茶人何融融老先生连续三年在政协大会上奔走呼吁,锲而不舍地把清源山宋树古茶,从尘封了100多年的历史角落里挖掘出来公诸于世,并使之在清源山巅上“复活”。让今天普通的爱茶人都能有机会学学风雅的蔡襄大人。在清源山顶煮一壶山泉水,品古茗。论新道。   清源茶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清源茶是山上僧人“山岩学禅,餐饮茶汤”的需要。相传,唐代僧人释道昆在清源山龟岩洞(现今的“赐恩岩”)静修,清源茶是他作为苦口清心的参禅妙品。与释道昆早有交往的欧阳詹会同其内兄弟林藻、林蕴(莆田人),在龟岩旁建石室攻书,每天伴着清源茶苦读,三人后来在唐贞元年间,先后登进士第。龟岩因此受皇帝封赐,改称为“赐恩岩”,并建有寺院。   宋至和、嘉禾年间(公元1054年~公元1063年),蔡襄二任泉州知府,登上清源山,瞻仰欧阳詹读书故址――龟岩,这座寺院的住持义波和尚忙煎清源茶款待。蔡襄对清源茶非常赞赏,义波便邀请蔡襄遍历清源山诸岩,视察僧俗所种茶丛及茶寮的焙茗方法。在蔡襄的指点下,清源茶从茶丛品种的更新到采摘、制造的技术。都有很大的改进。   如今,位于清源洞前的明代“种茶碑”――纪德碑就是清源山民种茶的史实见证。纪德碑是万历年问史学家何乔远所写,石碑上书:“泉山之名,载于汉书,故以名州,清源是也。四方宾客、本周士庶,乐慕名胜,游览不绝。守僧支应不瞻,或逃或困。山户种茶,游人采撷。”这记录了当时“山户种茶”及官府对保护清源茶的史实。   明代,清源茶与武夷岩茶齐名,谢肇涮在《五杂俎》中说,“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龙井也、天池也,而吾闽武夷、清源、鼓山三种可以角胜。”清末进士黄抟扶退隐泉州后,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倡设清源种茶公司,在清源山清源洞附近开垦茶园。清源种茶公司曾以“宋树”为名,精制高档样茶,参加美国人在菲律宾举办的“嘉年华会”,得到金质奖章。从此,泉州清源茶在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地声名鹊起。1917年前后,泉州处于南北军阀混战时期,清源种茶公司被逼停产,茶园荒废。   解放后,政府开始逐步恢复清源种茶,1960年成立国营泉州清源农场至今。1980年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