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年级上第9课第1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oc

八年级上第9课第1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第9课第1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第一框《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教学设计说明传统的教模式,老师为所束缚,学生为教师所束缚。这样教育锁住了学生心扉,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践行宽容---拥抱宽容。采用板块式教学,过渡自然、思路清晰。另外,基于此框题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很好话题,我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宽度,补充了大量的课外材料,从学生感兴趣的对联、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进行深入和拓展。 2、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本课采用了“五环探究递进式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明理—引议—导行—自评”五个环节,推进。 一、教材分析:  本课是八年级思想政治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对应的课标内容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与父母、与老师、与同龄人交往以及网络交往的具体做法与要求,本课既是前三个单元的合理延伸,又是对前三个单元交往道德的概括和升华,同时也为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好铺垫。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乃至整册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框内容共两目。第一目“金无足赤,人各有别”——解释了宽容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宽容的必要性,说明了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第二目“宽容他人,悦纳自己”——说明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宽容利人利已,但宽容是有原则的。其中,第一目是第二目的基础,第二目是第一目的提升。本课的落脚点是要学生学会“做一个宽容的人”。 二、学情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风气不尽人意,社会上一些与传统美德相悖的现象侵袭、影响着中学生。加之现代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自我中心感强烈,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宽容的肚量欠缺,导致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道德状况。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只注重自身感受,不懂谦让包容,部分学生心胸狭隘、处处设防,甚至对人怀有敌意;部分学生虽具有宽容意识,但对待宽容缺乏原则和策略。这些现象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团队精神,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培育学生的宽容之心,十分重要。 三、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体验宽容自己、悦纳自己的快乐,树立宽容之心。 能力目标: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物,辨证看待自己与他人,正确理解宽容,并懂得如何做到宽容。 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宽容的表现以及为什么要宽容,理解宽容一种美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活需要相互宽容 ,要学会宽以待人 难点:正确理解宽容,懂得宽容的原则性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设置法 案例分析法 分析归纳法 学法:情感体验法 合作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分钟) 对联赏析:“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诸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提出问题:这幅对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乐观,宽容) 师:宽容的内涵是什么?宽容有何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到宽容?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共同学习第九课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二)新课学习 第一板块:感知宽容(明理篇 16分钟) 古往今来,有关宽容的故事数不胜数。我们就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故事说起吧。(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宽容内涵及宽容作用的思考,引导学生感悟到宽容的巨大力量,初步体会到生活需要宽容。以此突破重点并完成知识目标、渗透情感目标。) 1:听故事、谈感悟 出示图片:六尺巷(故事及分析5分钟) 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市,在清朝康熙年间这里曾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他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邻居在当地很有势力,县官告诉他家人要张英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学生讨论:张英对待此事的办法有哪几种?它们对邻里关系各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自由发言后归纳哪种办法最好。继续讲述故事:张英看完家信,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同学们一起朗读小诗:“一封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到回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形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提出问题:1、如何评价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行为?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评价(1分钟)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宽容的内涵。(课本p101页: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斤斤计较。) 问题2、邻居为什么会主动让三尺?(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宽容的作用)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