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优673水稻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docVIP

浅谈宜优673水稻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宜优673水稻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doc

  浅谈宜优673水稻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论文 关键词 杂交水稻;宜优67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介绍了宜优673的特征特性,提出其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适时稀播种、培育带蘖壮秧、适时早插秧、插足基本苗、 科学 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1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宜优673平均产量7100.8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10%,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6987.1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3%,2年平均产量7044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1%。2006年春在“海南863杂交水稻展示”擂台中,实收10.2t/hm2,比CK1增产6.5%,比CK2增产3.85%,居219个参展组合第11位。将乐县2005引进试种,在黄潭镇西湖村试种0.1hm2,实收折算产量804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13%;在高唐镇高唐村中稻试种0.14hm2,折算产量87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37%;在万安镇寺许村烟后试种0.12hm2,折算产量8475kg/hm2,比对照谷优527增产6.62%。2006~2008年对各乡镇种植农户随机调查,一般产量7500~8250kg/hm2,高产的9000kg/hm2以上。      2特征特性   2.1主要农艺性状   该组合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剑叶长直,叶色淡绿,后期转色好,不早衰。株高109~121cm,有效穗240~270万穗/hm2,穗长24.2~25.8cm,每穗133~157粒,结实率81%~85%,千粒重31g左右。   2.2生育期   宜优673在将乐县种植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属基本营养型组合,中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43d左右;做烟后或晚稻种植,在6月10日左右播种,全生育期127d左右。   2.3抗瘟性   据2004~2005年福建省区试田间 自然 诱发鉴定,叶瘟表现感(S~MR),穗颈瘟表现中抗(MR~MR),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表现中抗(MR~MR)。在将乐县种植3年均未发现叶瘟、穗颈瘟,特别是2008年金两优33全面发病的情况下,也未发现。   2.4稻米品质   宜优673米质优,适口性好,米饭有清香味。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7%、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4.9%、粒长7.4mm、长宽比3.1、垩白率20%、垩白度4.6%、透明度1级、胶稠度86mm、直链淀粉含量17.2%、蛋白质含量10.4%,其中7项指标达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3项指标达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   3主要栽培技术   3.1适时稀播种,培育带蘖壮秧   中稻播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烟后稻及晚稻6月10日左右播种,要求稀播种,播种量150kg/hm2。秧田施复合肥225~300kg/hm2作基肥,施尿素150kg/hm2作断乳肥。断乳肥施后3~4d,秧田水采用干湿间歇交替模式管理(即畦面排干水一昼夜,畦沟保持1/3~1/2畦高的水,第2天复水上畦面一昼夜,如此往复),以利培育根系发达的矮壮多蘖秧。在移栽前5~7d秧田覆水后不再断水,施送嫁肥尿素75kg/hm2。并注意防治黑尾叶蝉、螟虫等病虫害。   3.2适时早移栽,插足基本苗   中稻秧龄控制在30~35d内,烟后稻及晚稻秧龄25d以内为宜,最长不超过30d,特别是烟后稻及晚稻的秧龄如果太长,大田期又碰到连续高温天气,极易引起主穗早孕早穗,从而影响产量。插足基本苗是奠定高产的基础,插植规格20cm×20cm,丛插2粒谷,插足基本苗24万根/hm2左右。   3.3科学肥水管理,提供高产保障   施肥策略上采用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酌施穗粒肥的原则。大田施用复合肥450kg/hm2作基肥;插秧后3~7d内施尿素150kg/hm2,氯化钾150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作促蘖肥,促进早生快发;在幼穗分化III期前,看苗酌施穗肥,长势旺的田块只施氯化钾150kg/hm2,长势一般的田块除施氯化钾150kg/hm2外,另加施尿素45~75kg/hm2,以促进大穗粒多;而粒肥以根外追肥为主,在抽穗扬花期结合病虫防治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爱苗等微肥,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水分管理上,采用薄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烤田,保水孕穗,干湿壮籽的原则。田间够苗时,必须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烤田要因田因苗而异,对地力肥、长势旺的田块要早烤,对烂泥田要重烤。后期断水不能过早,以免植株早衰,影响籽粒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影响产量,应在收割前7d断水为宜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