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美国刑法中的要素分析法及其启示.pdf
论5是因刑法仁书的婆豆在分析~及其启示 (22 )1
一 - 翩 一 路 ( 一 嘟 嘟 一 一 叫 - →
υ
1 1 … 一 测
论美国刑法中的要素分析法及其启示
陈银珠
摘 要 关因《模范刑法典》的最大贡献在于把所有的客观娶亲区分为行为、结果和附随情节:把所有的
可资性要素从 80 多种降低为四种,即蓄意、明知、轻率和疏忽;通过要素分析法建立了这些客观娶亲与可贵
性要素之间的关系。娶亲分析法不但以其全面、清晰和简洁为公民提供了行为规范,而且也限制了司法者的
自由裁量权;不但限制了司法者在定罪时的专断和偏见,而且也为司法者公正地量刑提供了基础。要素分析
法的这些进步并不能遮蔽它在适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娶亲分析法对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结果加重犯、从重
处罚情节和罪过结构的重构都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娶亲分析法客观娶亲可贵性娶亲启示
在美国学者看来,((模现刑法典》最大的贡献在于确定了可责性要素,并且提供了制定法解释的规则,这
表现在:(1)创造性地提出了要素分析法;(2) 把制定法中的町资性要素降低为四种;(3) 把轻率作为默认规
则(default position) 。① Paul 日. Robinson 教授也指出.((模洒刑法典))2.02 条的规定对可责性要素的定义
提供了一般规则,是该刑法典中最意要的条款,也是法典起草者所作出的最重要和最持久的黄献。③自从
1955 年《模范刑法典》第 2.02 条草拟出来至今,它对实施改革的 38 个司法区中的 36 个发挥了重要影响。
2.02 条规定适于成为英国现代可责性棋式的代表。③美国学者的溢荧之词,体现了《模范刑法典》中关于可
资性要索和要素分析法的规定对美国刑法学界和美国司法实务界的重要影响。
一、要素分析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前键性遣问
要素分析法是指把制定法中的可贵性用语适用于具体刑法条文中每个关键要素的方法。④当制定法没
有对客观要素明确规定可责性要素时,对客观要素的可责性要素最低要求是轻率,严格责任除外。要素分
析法是一种法律解释方法,是针对《模、范刑法典》的具体规定,确定客观要素与日1 责性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要素分析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制定法中的可资性用语适用班回是什么。客观要素与可责性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何,刑法条文中的可责性要素所规制的客观要素的泡围如何,如何确定刑法条文中客观要素的可责性要
素等问题,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得到解答并且寻找到回答问题的逻辑关系,以指导司法者前后…贯地解释、
① 默认规则是解释制定法的规则,~制定法没有明确规定对客观婆家的可资性主要素时,司法者应当把它解将为对客观~翁的最低层次的可
资1全要素是轻罢手,当然对该客观要素的明知、蓄意也构成犯始。参见[笑JRichard G. Singer ,John Q. La Fond ,Criminal Law,中因方JE 出
版社 2003 年版,第 67 页。
③ 《模范刑法典))2.02 条是对可资性的…般要耳求,规定了可资性的最低姿求、可资性的种炎、无特别规定时的可资傲、指定的问:击性适用于
所有犯罪本体安{牛、替代疏忽、轻率和明知的情彤、附条怜的目的构成吉i :l量的条件、高度放然傲的认识构成明知的条件、明知行为构成意
阁的条件、对于行为违法性的可贵傲、作为犯罪等级的决定因素的可贵性等内容。可以说完黎地、系统地规定了可资攸要素。
( Paul H. Rohinson ,Elem巴nt Analysi日 in Difiníng Crìmínal Liahility: The Model Penal Code and Beyond ,35 Stan. L. Rev. 1983.
@) [美JRichard G. Sìnger ,John Q. La Fond ,Criminal Law,t:þ阂方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65 JJ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