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士人在太湖地区商品化农业发展中的作用.docVIP

明清时期,士人在太湖地区商品化农业发展中的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士人在太湖地区商品化农业发展中的作用.doc

明清时期,士人在太湖地区商品化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商品化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士人群体作为精耕细作的总结者和推广者,为当地农业和商品化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分析研究知识阶层对农业的影响对当今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传播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商品化农业;士人;张履祥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商品化农业有较大发展,这与本地区文化水准较高,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特别是农书的撰刊和传播,而这些又得力于知识阶层――士人群体的努力。   相当多的士人是自己经营农业且辑录、撰写农书,徐光启、邝?[、涟川沈氏、张履祥、陆世仪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农学著作是对生产技术的总结,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传播,如邝?[的《便民图纂》叙述细致全面且通俗易晓,便于民间传播,正如欧阳铎所言,“今民间传农、圃、医、卜书,未有若《便民图纂》者,识本末轻重,言备而指要也。”[1](P11)而沈氏、张履祥更是身体力行,不仅从生产经营中总结经验,并将农业技术知识付诸实践,正是“稼穑之艰,学者尤不可不知。” [2](P993) “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治生者。” [3](P994)   士人先进的经营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商品化农业的发展。依据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涟川沈氏和张履祥都属于中小地主的庄园经营。一般地主直接经营农业比单纯出租土地有利,所以促进了地主经营经济的发展。自然,中小地主的农业经营情况和规模各地不同,所生产经营的种类和项目也多寡不等,但通过自己的筹划、督导雇工耕作,用以增殖财富的活动是到处一致的。如《补农书》的作者张履祥,自幼家道衰落,年十五补县诸生(秀才),后屡应乡试不中,遂在乡间教书,并经营农业。耕种田地十几亩,“而幼不习耕,筋骨弗任,雇人代作”,本人也参加一些辅助劳动(如 “修桑枝”),其经营内容包括种桑,养蚕,种稻,种麦,种麻,种各种瓜、豆、蔬菜,种百合、山药、枸杞,种竹木和各种果树,养鸡鹅,养鱼,酿酒,纺织等等,几乎应有尽有。《补农书下?总论》中介绍了他从生产实践中取得的怎样对待使用雇工和家中仆人的一些有效经验,对雇工所花的成本与生产收入的关系亦有具体详细的计算,他认为地主在监督雇工耕作的同时,自己也亲身参加一些生产劳动,要比单纯招佃收租有利。他为地主庄园做了全面的筹划,提出“农事大纲有三道,惟在豫”。即是说,在进行农事之前要做好三项准备工作:甲、正疆界,乙、浚沟渠,丙、修筑塍岸。对于治理家务方面,如何实行勤俭持家、耕织结合、即耕且读,以及怎样对待佃户等等,都作了详尽的介绍 [4](P1424-1427)。可见张氏此书,是他亲自经营管理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亦是地主庄园经济经营管理的指南,其中不仅有农、林、牧、渔、工、副各业生产技术措施的丰富知识经验,而且有中小地主如何经营农业的详细规划和方法。张书在当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是地主庄园经济的一个典型范例。   清朝前期地窄人稠的南方,更加讲求精耕细作,集约式生产。注重单位面积效益又有经济条件的庄园地主亦将这一生产经营做到极致。沈氏、张履祥都主张劳动的集约化,“只要生活做好,监督如法,宁可少而精密,不可多而草率”[5](P1401)。二人对精耕细作都极为重视,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水稻的种植上。首先,春季耕稻田要深耕通晒。如《补农书上?运田地法》第一段说:“古称‘深耕易耨’以知田地全要垦深。切不可贪阴雨闲工;须要晴明天气,二、三层起深。每工止垦半亩,倒六、七分。春间倒二次,尤要老晴时节。头番倒不必太细,只要棱层通晒,彻底翻身,合垅倒好。”“二、三层深”是指第一次垦过之后,深度还不够要求,在垦过的原址再补垦一、二次,使土壤耕翻彻底,并且增加深度。“彻底翻身”指耕得透彻,没有一点残块。且忌阴雨,需要老晴(没有一点云根)天气,把耕翻的土壤彻底通晒。垦是第一次耕,倒是第二、三次耕。垦是冬季的初耕,倒是在春天插秧之前再耕。“倒”,是按垦的相反方向倒翻土地。其次,要施足基肥。《补农书上?运田地法》第三段说:“凡种田总不出‘粪多力勤’四字,而垫底尤为紧要。”每亩所施基肥要达到一定量。再次,要育壮苗。沈氏、张氏做秧田之法,如《补农书上?运田地法》第二十段所说:“秧田最忌稗子。先将面泥刮去寸许,扫净去之,然后垦倒,临时罱泥铺面,而后撒种。”张履祥不仅主张培育壮秧,还主张早日落谷,在《补农书下》第三段说:“惟有下秧极早,可补事力之不逮。谷雨浸种,稍备春气。至插青之日,秧老而苗易长,且耐风日,所谓‘秧好半年田’也。”第四,要合理密植。《补农书上?运田地法》第三段说:“其插种之法:行欲稀,须间七寸;段欲密,容?U足矣。”除以上四环节外,除草、中耕、追肥、防虫等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不仅水稻种植要求精耕细作,栽培棉花、麦类、油菜、花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