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机制研究.doc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外在约束机制被频繁的人类活动所突破是造成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重要动力,然而究其实质,人类活动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突破外在约束,还在于约束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的缺失
只有建立起对资源利用的有效产权以及使用权的制度安排,才能形成对人类活动的有效约束机制,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最大可能地避免荒漠化的发生和蔓延。
[关键词]明清时期 西北地区 荒漠化 外在约束 内在约束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06-0122-05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造成了历史时期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而明清时期人类频繁的活动,则是造成西北地区大规模荒漠化的主要动力。然而,如果只看到人类活动尤其是过度农业开发对西北生态环境物质承载力这个外在约束机制的突破,无视内在约束机制的缺失所导致的荒漠化,既不能形成全面的理解,也无法从根本上找到规避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解决办法。
一、简要的学术回顾与检讨
关于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历史地理的研究和自然地理的研究。历史地理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考察荒漠化的过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如李并成注意到农业垦殖对水源涵养林的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的水源减少、河流枯竭甚至断流造成的荒漠化趋势。吴晓军认为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换,人工种植景观逐渐取代自然的森林草原景观,造成的森林草原破坏、水土流失,是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主因。赵珍认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而清代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突破了限制因素,造成了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等生态严重失衡的现象。自然地理的研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系统演进的内在机理,强调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植被以及土壤条件的破坏所造成的荒漠化。樊自觉、马英杰、王让会等人认为,历史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工景观在取代自然景观的过程中,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改变了水资源的地域分配,造成中下游地表水减少,植被衰败,从而形成了沙漠化。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始尝试将两种研究方式结合起来,即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互相补充。张德二借助气象学的相关成果指出,历史上的西北开发凡是处于温暖期,都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就;相反,凡是处于气候转寒期的,开发成果则会受到限制。大量的土地抛荒造成了严重的荒漠化。王玉茹、杨红伟借助自然地理的相关成果,认为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国家为本位军事型西北开发战略的选择,掠夺性的开发带来对土地的滥垦、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与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
目前对于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人地关系,即人类经济活动受生态环境物质承载力的约束之上,这可以称之为外在约束机制的研究。相反,对于人类经济活动内在约束机制缺失的研究,即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产权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市场化交易制度,从而使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建立在成本收益分析之上的研究,基本上付之阙如。本文正是在对外在约束承认的前提下,探讨明清时期内在约束机制的缺失是如何造成或加速西北地区荒漠化进程的。
二、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一般情形
正如朱士光所言,目前我国关于西北地区地域范围的行政区划划分方式存在割裂自然地理区划的现象,不利于对西北作为自然地理整体的探讨。为此,本文所指的西北不仅包括陕、甘、宁、青、新五省区,还包括内蒙古的中西部。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集中在长城沿线与新疆,即主要发生在陕西、甘肃、宁夏与内蒙毗邻的农牧交界地带和河西、新疆的绿洲周缘地带。明清时期这些地区的环境进一步恶化,荒漠化程度越来越深。
(一)陕甘宁蒙长城沿线的荒漠化。该地区在远古时期水草丰美,河湖密布。秦汉以来持续的农业开垦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沙漠化严重。根据李大伟的研究,明代初期毛乌素沙漠已经侵入到长城沿线,不过长城以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较好,即使在毛乌素沙地之中也还有水草肥美之地。榆林镇延边大规模的屯田,导致明朝中后期榆林镇长城沿线风沙十分剧烈,毛乌素沙漠的流沙不断南侵,出现了风沙壅城和掩埋耕田的现象。然而流沙侵袭还只是局部现象,主要集中在中部的榆林城附近。清朝中前期对内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后期的大规模放垦政策造成了对该地区草地的掠夺式开发,沙漠化、盐碛化、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库布齐沙漠与毛乌素沙漠相继蔓延和扩大,毛乌素沙漠流沙发展到长城以南,某些县份土地面积十分之七八已经沙化。
(二)河西绿洲的荒漠化。河西走廊在人类活动早期,草深林茂,“畜牧是尚”,长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NIHSS评分量表解读PPT.ppt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PPT课件.ppt VIP
- 12J1工程做法图集标准.docx VIP
- 《跨文化交际》课件:探索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ppt VIP
- 四法一纲.doc VIP
- 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pptx
-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PPT课件(共19章)第9章 非语言表达.pptx VIP
-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PPT课件(共19章)第8章 书面表达.pptx VIP
- 2025年农村公路路面改造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大纲.docx VIP
- 江苏省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审计表解读 2025年1月2日.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