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论史浩大曲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国维论史浩大曲辨.doc

王国维论史浩大曲辨   文章编号:1003-7721(2011)01-0104-07??      摘 要:王国维在《唐宋大曲考》中认为史浩“《?峰真隐漫录》中之《太清舞》、《花舞》、《渔父舞》”并非大曲,而是“转踏之类”,原因在于它们“均叠数曲而成,而无排遍、入破之名”。实际上,《太清舞》用《太清歌》外,尚用《道引曲子》、《破子》及《步虚子》,四曲或为大曲之摘遍;《花舞》用《蝶恋花》外,则主要采用大曲《折花三台》;《渔父舞》从形式上看当归入转踏,但所用词调《渔家傲》亦用于大曲如《采莲舞》中。这些情况表明,宋代大曲出现了“以摘遍为大曲”、“以词调入大曲”的重要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宋代教坊用乐简化与俗化的结果,又可在宋代宫廷乐舞表演程式(慢曲与大曲、唱与舞为一体,重复回环用之)中找到依据。此外,王国维在曾?V《乐府雅词》中的大曲与转踏的次序、洪适《渔家傲》的体制归属、史浩大曲的分类责任等问题上存在一定误断。??   关键词:王国维;史浩;大曲;太清舞;花舞;渔父舞??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1.01.014 ?オオ?       史浩《?峰真隐漫录》卷四十五、四十六收有《采莲》、《采莲舞》、《太清舞》、《柘枝舞》、《花舞》、《剑舞》、《渔父舞》等七套作品,皆系于“大曲”目下。近人朱祖谋刻《??村丛书》,辑为《?峰真隐大曲》二卷,唐圭璋据之编入《全宋词》中。这些作品通常被视为宋代大曲的显例,但王国维在《唐宋大曲考》中有不同看法+{[1]}:??    大曲皆舞曲也。洪适《盘洲集》有《薄媚》舞、《降黄龙》舞,史浩《?峰真隐漫录》有《采莲舞》诸名。……然宋时舞曲,不止大曲,凡转踏之类皆是。转踏,据《乐府雅词》所载,只〔调笑〕、〔九张机〕二种。然王灼谓:世有般涉调〔拂霓裳〕,石曼卿取作传踏。而《?峰真隐漫录》中之《太清舞》、《花舞》、《渔父舞》,《太清舞》用〔太清歌〕,《花舞》用〔蝶恋花〕,《渔父舞》用〔渔家傲〕,均叠数曲而成,而无排遍、入破之名,此亦转踏之类。洪适之〔渔家傲〕,则有破子,其字数句法,与本词无异。毛滂《东堂词》之〔调笑〕,破子亦然。以其合数曲而成一曲,故曾?V置之于大曲之后。(今《雅词》虽载在大曲前,然据?V序,则当在后)史浩径编于大曲中,其实与大曲无涉。??   王氏认为,《采莲舞》、《太清舞》、《花舞》、《渔父舞》虽然都是“舞曲”,但前者属于大曲,后三者则因“叠数曲而成,而无排遍、入破之名”,故“亦转踏之类”。那么这一论断能否成立?所作论证是否准确?本文即对此加以辨析,并试图揭示宋代大曲之变的特征及原因。??   一、以摘遍为大曲??    所谓“以摘遍为大曲”,是指宋代大曲之变的第一个特征。??    关于何为大曲,王国维在遍考前人记载后认为:“自沈约至于两宋,皆以遍数多者为大曲。”+{[2]}此外,他对遍之意义及各遍之名亦作了详细论析+{[3]}。就宋代大曲而言,由于对遍的组合运用不同,其形态又可分为“大遍”与“摘遍”二种。如沈括《梦溪笔谈》云+{[4]}:??    所谓“大遍”者,有序、引、歌、翕瓦 、 ?鳌⑸凇⒋摺??、衮、破、行、中腔、踏歌之类,凡数十解,每解有数叠者。裁截用之,则谓之“摘遍”。今人大曲,皆是裁用,悉非大遍也。??   又,王灼《碧鸡漫志》云+{[5]}:??    凡大曲有散序、?、排遍、??、正??、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此谓大遍。而《凉州》排遍,予曾见一本有二十四段。后世就大曲制词者,类从简省,而管弦家又不肯从首至尾吹弹,甚者学不能尽。??   上引两家所载大遍中的遍名不尽相同,但言“凡数十解”、“有二十四段”等,都说明了大遍乃是遍数繁多、体制庞大的大曲,同时他们也指出了宋代大曲由“大遍”而“摘遍”的变化。当然沈括所说摘遍尚指“裁截”大遍中的一遍或数遍而加以独立运用的行为,我们则将它视为这一行为的结果,以与大遍相对,用以指称那些由“裁截”大遍而来的新的大曲形态。在此变化中,虽然大曲之名未见变化,但其体制却急剧缩小,无复旧观。下面不妨对这一变化作一勾勒:??   宋初,教坊“所奏凡十八调、四十大曲”+{[6]},尚如王国维所说“赵宋大曲,实出于唐大曲”+{[7]},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大曲的体制、规模。与此同时,摘遍也在广泛运用并逐渐成为宋代大曲的主要形态。其中,最常见的是取入破以为摘遍。《宋史#8226;乐志》云:“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凡制大曲十八……曲破二十九……”+{[8]}这里的“曲破”,即是摘遍,相当于大遍的入破部分。直到南宋,制作并进呈曲破依然盛行,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七所载:淳熙三年五月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