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一例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一例报告.doc

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一例报告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黑热病;误诊??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4-0513-02中图分类号:R 519.1文献标识码:B?お?      1.病历介绍      患者,男,32岁,司机。因不明原因反复发热20多天,于2006年3月2日到百色市人民医院治疗。入院体检:T 39~41℃,P 90次/min,R 20次/min,BP 100/60 mmHg。病人神清,慢性病容,营养差,皮肤黏膜无黄疸、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脏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肝脾未触及,病理反射未引出。胸部CT平扫:两肺纹理增粗,左肺下叶及上叶后段可见斑片、斑点状高密度影,右上肺前段可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右中叶可见模糊影,显示左肺及右肺中叶炎症,左侧胸膜增厚。实验室检查:WBC 1.9×109/L,L 10.3×109/L,M 0.1×109/L,RBC 4.23×1012/L,Hb 125 g/L,PLT 14×109/L,尿、大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肥达氏反应(-),外斐反应(-)。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占58.8%,红细胞占23.2%,粒∶红为2.54∶1,组织细胞比例增高,以吞噬细胞为主,可见吞噬大量利杜氏体,未见疟原虫。初步诊断为:①黑热病;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③肺炎伴右肺代偿性气肿。入院后第七天,患者病情恶化,全身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2.病原体形态检查   为明确病例的诊断,对患者生前的骨髓片进行了复查。在光镜下,骨髓片中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单个散在或多个聚集或大量堆积在一起的类似利什曼原虫的病原体。病原体胞浆呈淡蓝色,一端较圆,另一端稍尖,   圆的一端呈深蓝紫红色,形状如半月型的核,两端之间有一空白区,但无细小杆状动基体。外观病原体很像洋葱的横切面。骨髓象尚可见组织细胞和中性粒吞噬的病原体。从涂片所见的病原体特征,此例鉴定为荚膜组织胞浆菌,而不是利杜体。??   3.讨论   组织胞浆菌病与黑热病临床表现颇为相似,极易误诊[1~3]。鉴别诊断可从三个方面进行:①病原形态鉴别:骨髓片中组织胞浆孢子较利杜体稍大,形状多不规则,孢子一端圆,有染成紫红色的核;另一端尖,两端之间可见一空白区,无动基体。而利杜体胞质呈淡蓝色,内有一呈红色的核及紫红色细小杆状的动基体。本例病原体特征与组织胞浆菌相符。②流行病学依据:我国黑热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及西北地区,云南、广东、广西都未见有黑热病的报道,亦未见有国内传播黑热病媒介中华白蛉、中华白蛉长管亚种、吴氏白蛉和亚历山大白蛉的记录[3]。本例发病前在昆明至南宁之间长途货运,否认到过甘肃、山东、河北等长江以北及西北地区,缺乏黑热病的流行病学支持依据。组织胞浆菌病,源于美洲和非洲。我国1955年广州第一次发现输入性病例,近年来云南、江苏、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广西等地区报告有人体感染[1~3]。该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该病菌的马、狗、猫、鼠、鸡及鸟类排出的粪便是重要传播源,患者长期出外,存在感染本菌的机会。③诊断性治疗:类似病例在不能明确诊断时,使用黑热病锑剂治疗无效,应考虑感染组织胞浆菌的可能性,给予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抗真菌类药物诊断性治疗,避免长期误诊而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杜稀恩,温顺妮,高世成,等.播散型组织胞浆菌误诊为黑热病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1):836-837.??   [2]李 霞,李 杰,冯国琴,等.12例播散型组织浆细胞菌病源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708-710.??   [3]李锦辉.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1例报告[J].中国热带医学,2005,5(2):308-309.??   (收稿日期:2008-06-11 修回日期:2008-07-15)??   (编辑:潘明志)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