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薛生白辨治湿热病浅析.doc
薛生白辨治湿热病浅析
【摘要】 清代名医薛雪,字生白,自号一瓢。他所著《湿热病篇》是一部辨治湿热病的重要著作,其对湿热病的论述极为详尽,尤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感邪途径与传变趋势、辨证要点及 治疗 方法等方面作了精辟的阐述。笔者通过对《湿热病篇》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薛生白辨治湿热病的学术特点进行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 薛生白; 湿热; 《湿热病篇》
清代薛生白所著《湿热病篇》是一部辨治湿热温病的重要专著,该书对湿热病的论述极为详尽,其问世使后人辨治湿热性质的疾病有章可循。本文试从薛氏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感邪途径与传变趋势、辨证要点及治疗方法等方面作初步探析。
1 病因病机
薛氏认为湿热病的形成不外乎内外两方面:内因在于脾虚湿停,外因在于湿热邪气,即所谓:“太阴内伤,湿热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为湿热”。说明了在湿热的发病机理方面,其强调湿热为病多是内外合邪,即素有内湿者易感受外湿,外湿入侵人体后又必与内湿相合,并进一步影响脾运而助内湿。这与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论:“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外湿入里,里湿为合”的湿热发病观点是一致的。他还指出,湿热的病位以脾胃为中心,“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湿土之脏,故多由阳明太阴受病”及“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这就说明在湿热病的病机转化方面,与中气的虚实密切相关,即“中气实者病在阳明,中气虚者病在太阴”、“若湿热之证,不挟内伤,中气实者其病必微”。 反之,中气虚者其病必甚。
2 感邪途径与传变趋势
薛氏认为:“温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又谓:“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并进一步解释说:“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所谓“上受”仍是指从“口鼻”而入。由此可见,薛氏认为湿热病邪由表入里者少见,而多从口鼻而入,困阻中焦脾胃。此外,薛氏在阐述传变趋势上,将其分为“湿遏卫阳”“湿在表分”“湿在肌肉” 等邪在卫表;“湿热伤肺”“湿热阻遏膜原”“湿伏中焦”“湿滞阳明”“湿在下焦”等邪在气分;“邪灼心包,营血已耗 ”“热邪充斥表里三焦”“邪陷营分”“上下失血”等湿热化燥化火,入营动血。
3 辨证要点
在湿热病的辨证方面,薛生白认为“湿热证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遂以中焦脾胃为中心,建立了一套由表入里、从上到下的立体辨证模式,即初期的卫气同病,中期的邪在气分,后期的邪入营血,其中邪在气分还分为邪在上焦、邪在中焦、邪在下焦。在这一模式中,薛氏注重辨舌,并把辨舌作为诊断湿热病各个阶段的主要依据。《湿热病篇》中共有七条原文论述辨舌,若见“舌白”或“舌遍体白”,多为湿未化热或湿重尚未蕴热之轻证;若见“舌根白,舌尖红”,乃“湿渐化热,余湿犹滞”;若见“舌光如镜”,乃“胃液受劫,胆火上冲”,为邪在中焦;若见“舌黄或焦红”“舌焦红或缩”“或舌无苔”,为热入营血;若见“舌黄起刺,脉弦缓,囊缩舌硬”“舌苔干缓起刺或转黑色”者,多为湿热化燥,热结致痉。此充分体现其“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决”的辨证思想。纵观该篇全貌,其于湿热病之辨证,除注重辨舌,还以脏腑、经络、六经、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综合运用为其最大特点。
4 治疗方法
湿热病邪,热处湿中,湿中蕴热,两者相互搏结,其结果往往滞留于体内,胶着不化,使病势缠绵,难于速去。为此,叶天士指出:“湿热浊气,交扭混乱……必日分消”“热自湿中而来,徒进清热不应”,明确指出治疗湿热温病,当分解湿热邪。薛生白亦说:“热得湿而热愈炽,湿得热而湿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多热少则蒙上流下,当三焦分治”。否则“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湿热俱多,则下闭上壅而三焦俱困矣”。 可见,薛氏在治疗上继承了前人的湿热分治,三焦分治之法。
4.1 卫气同病此湿热病的初起阶段,多为湿重于热,薛氏治以祛湿为主,兼以清热。如“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邪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大力子等味”,薛氏用辛温芳香之藿香、香薷以疏散表湿,辛凉疏风之薄荷、大力子以清表热,使湿热由表而去。
4.2 邪在气分湿热之邪在卫分停留时间不长,必直驱中土,滞留脾胃气分久而不解,故湿热多以脾胃为病变中心。薛氏认为,气分证在湿热病中,病程最长,变化较多,应据其湿热孰轻孰重以及部位的不同,分为邪在上、中、下三焦 治疗 。邪在上焦,宜芳香宣化为主。如“初起壮热口渴,胸闷懊憹,眼欲闭,时谵语,浊邪蒙蔽上焦。宜涌泄,用枳壳、桔梗、淡豆豉、生山栀、无汗者加葛根”“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鲜稻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薛氏所用药物皆轻清透化之品,以轻开上焦之气,使腠理通达、气机调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