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水仙:寻找隐落之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南水仙:寻找隐落之美.doc

闽南水仙:寻找隐落之美   水仙,是福建历史最久、种植最广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因为原产闽北,是闽北乌龙茶的当家品种和主要外贸出口茶叶品种。故说起水仙茶,一般人则多以为是闽北水仙、武夷水仙,殊不知,在福建南部,还有一种曾经风靡东南亚的乌龙茶――闽南水仙。      2008年的一个夏日,我与茶友晚甘园主人一起,登上永春北石空山,寻访当年华兴茶叶公司垦殖场的水仙茶园。晚甘园主人因为爱茶,10多年来跑遍了福建荼区,茶品鉴赏能力极高,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因此对茶品的要求几近苛刻。近年来,他为了得到满意的茶品,干脆自己制茶了。我们要去看的,就是他去年在永春租下的茶园。      一片罕见的天然水仙      汽车沿着弯曲的盘山路,转了好几个圈,最后在一个平缓的山坡上停下。映入眼帘的是几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晚甘园主人告诉我,这些房屋原先属于华侨茶果场,如今只剩下一户老职工留守,其中的一部分被他租下做茶厂。茶园则在周边更高的山上,有好几片,共100多亩。   稍事休息后,我们便继续往高处走。晚甘园主人说,要看的那片茶园约40亩,大部分是水仙,位于虎巷山的生态保护林区,海拔近800米,迄今已有将近百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中期,茶园抛荒,10几年无人管理,已经与周围的天然生态林浑然一体。   果不其然,走到茶园前时,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夹着一片奇特的小乔木林。树干细直,排列整齐,密密麻麻。走近看时,每一棵树干直径仅三四厘米,高约三四米,呈高挺状,斜枝较少。叶片稀疏,呈墨绿色,格外厚实,伸手摘下一片,几乎有一巴掌长。与平时所见到的合地茶园中生长的低矮斜坡状水仙茶树形态上有较大区别。之所以长成这样,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过修剪,茶树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生长。晚甘园主人说,前不久他请一位茶叶专家来看,专家惊叹说:像这样的茶园,才是真正的天然茶园,极为罕见。   晚甘园主人不辞辛苦地找到这些茶园后,立即全部承租下来,合约期为30年。对于他的这种举动,许多朋友都不理解。晚甘园主人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之所以将资金投到这些茶园上面,一是希望能够重新恢复闽南水仙的声誉,挽救一种隐落的历史名茶;二是他看好这些茶园的天然本质。所谓天然,就是纯粹的原生态。像这样大片的原生态茶园,即使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他认为,这片茶园早先是人工栽培,如今已经野化了。以这样的茶青为原料,制作出来的茶品,具有非常独特的韵味,是真正爱茶懂茶者的首选产品。事实上,这也是回归传统的做法。   上世纪70年代之前,福建的高山茶园,从来不施化肥,主要的管理就是冬天进行一次锄草和培土。由于高山地区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不需喷洒农药,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农残”问题。但这样的茶园产量较低,一季仅能采几十公斤茶青,一年采两季,合起来不过100多公斤茶青,制成毛茶只有二三十公斤。但也正因为如此,制出的茶叶才显得珍贵。   晚甘园主人告诉我,像这样的具有将近百年历史的天然茶园,周边还有一些。除了水仙,还有佛手。永春的佛手茶源自安溪,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福建名茶,种植面积不亚于水仙。但是像这样天然生长的,也极为罕见。      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事实上,闽南水仙与闽北水仙有着很亲密的渊源关系。   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公元1851年),永春仙溪乡人郑世报父子到闽北学习种茶制茶。几年后返乡时,带回100株茶苗,种在仙溪鼎仙岩寺院附近。经郑氏父子的精心培育,这些茶苗长得很好,并制出了堪与闽北水仙媲美的茶叶,很快就受到当地人的喜爱。此后,回乡侨亲把水仙茶带到东南亚各地,由此开启了闽南水仙在东南亚的销售市场。于是,鼎仙岩山上的茶园面积逐年扩大,仙溪乡几乎户户种茶,并开办了多家茶庄,茶叶源源不断地销往泉州、厦门和东南亚各地。仙溪乡也因出产水仙茶而发展成为闽南名镇。   民国六年(1917年),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回乡创办华兴茶叶公司,在北?、乐山、虎巷一带开垦茶园。从仙溪鼎仙岩引种乌龙茶,其中有200多亩水仙茶。制作时,融合闽北和闽南两地乌龙茶制法的优点,逐渐形成“永春水仙”的独有韵味,与仙溪乡所产水仙茶一起,在闽南及东南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一度名声赫赫。于是人们便把永春产的水仙茶统称为“永春水仙”。新中国成立后,华兴公司茶园改为永春华侨茶果场,继续生产水仙茶。与此同时,闽南地区先后有10几个县市开始发展水仙茶种植,形成一个相当有特色与影响的优质乌龙茶品类。专家们便将闽南产水仙,包括永春水仙在内,统一命名为“闽南水仙”。   永春在发展水仙茶的同时,还发展了另一种很有特色的乌龙茶:佛手。但闽南水仙依然是永春茶叶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上世纪80年代,永春成为福建省3大茶叶出口基地之一和全国乌龙茶出口基地之一。全县有水仙茶园2万亩,年产1300多吨,产品畅销一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