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生 人生如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写人生 人生如书.doc

书写人生 人生如书   李观洲老先生为了配合采访,提前写了一篇文章,工整漂亮六页纸,偶有修改――和他的授课讲义一样,虽是随笔之作,依然规范严谨。离去时,先生又亲自送我们出来,步伐轻盈,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   采访的话题从魏碑娓娓展开……      一辈子都在魏碑的手心里不愿离开   李观洲最初接触书法是从颜、柳开始的,后来因家叔影响开始习魏碑,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碑”。 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   因有了魏碑笔力劲拔、森严规整作基础,李先生后来又兼学“二王”行草,逐步形成了自己以魏碑为母体的书法风格。其行草作品在行云流水之余,金石之气清晰可见。这就需要既不失魏体用笔或方或圆,结字严谨,古朴遒劲的基本面目,同时又要写得放纵、俊秀潇洒,使之兼具行草之神,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似乎两者很难相容为一体,既不习惯,又有冲突。这个过程如同武侠小说中“从有招到无招”的过程,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人就可谓是“魏体行书”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李先生通过不懈地努力,亦完成了这个过程,所历辛苦,不需多言。   书法一向有碑帖之分,在李先生看来,任何事都应该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既不尊碑,也不卑帖。他的书法一直侧重于碑,但是在写行草时,既要不失碑意,又要掺以“二王”的神韵,故必须下功夫临“二王”以及唐宋诸家的经典法帖。李先生说:“就我个人而言,风格既已形成,而且定于碑体行草的范畴,那么就保持不停止,还要往前进,向古朴、净逸的境界走。”   习字六十余载,李观洲笑称一辈子都在魏碑的手心里,却没想过离开。      笨人,笔耕不辍,痴人,沉迷至今   李先生在《我书之我见》一文中写道:“我之一生,无他所好,唯书法有趣。可叹我天资不如别人,才华也不如他人,故日日而学之。久而不怠,笔耕不辍,自八岁习字至今,也未写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真可谓笨也。”短短几句话,带出了他的谦虚、勤勉,以及对自我的严格要求。   对于学习书法,李观洲一直坚持必须向古人学习的原则。临摹古人的经典法帖是不能逾越的过程。临摹的目的是要继承其精髓,“取法乎上”,所谓入帖也。二是在古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意趣,即为出帖。入帖不易,出帖更难。出帖和入帖的关系,可以解释为现在所讲的继承与创新。学习书法没有捷径,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自从拿起毛笔开始,经过求学期,到参加工作,再到退休后,先生不敢有丝毫怠慢偷闲之心。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工作繁忙,且经常需要出差,李观洲都会随身带着笔墨,无论多忙,无论在哪里,只要稍有空隙就会习字。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他的生活方式。如果因为情况特殊,一段时间碰不了笔,先生就会感到很不自在。业精于勤,在自称“笨人”的李观洲身上可以得到最好的证明。   如果非要说书法的捷径,李先生笑言不过一个“痴”字。痴迷于心,日夜难忘,平日读的书也多与书法有关,关注事务的视角也是源于书法的角度。李先生还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看商店招牌。小时候,他便把石家庄大大小小的商号招牌看了个遍,哪个写得好、哪个有特色,一切了然于胸。成年后,无论走到哪个城市,首先注意到的也是“字”,无论是牌匾还是字画作品,总要多看几眼。“坚持动笔,更要坚持动脑,将所学所看融会贯通,为自己所用,摆脱匠气,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才是最终的目的。”李先生如是说。   这是一场跨世纪的痴迷之恋,岁月荏苒,喜爱如新,难能可贵。      传书法之道,持书法之品   退休后的李观洲开始传授书法之道。我看过先生的笔记,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书法教学的典范,深入浅出,清晰明了,看得出是用心之作。至今,他义务教授书法已经10多年了。采访期间,李先生一直劝我趁年轻开始练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自觉以推广书法为己任,希望国粹可以被普遍学习,代代相承,发扬光大,这是一份珍贵的责任感。   和许多书法大家一样,李先生的话题最后也落在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上。李观洲认为,写字实际上就是写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者,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足见书法内涵之精深。可以说一个人的书法作品融会了其品德、修养、学识、情致、胆识等多种因素。基于此,李先生主张“以正吾心,以陶吾情,以调吾性,这才是写好字的首要”。   去年先生出书《李观洲墨迹》,他谢绝了众多好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