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_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_0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大黄;儿科疾病;临床 应用 ;综述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t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近年来,不少 文献 报道了单味大黄 治疗 某些儿科疾病具有较好疗效,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1小儿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药理 研究 证实,大黄对病毒、葡萄球菌、厌氧菌、链球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颜学忠[1]治疗35例疱疹性口炎患儿,取大黄3 g,加入50~100 mL水中煮沸1~2 min,每天少量口服煎液不少于4次,连续2 d后,与41例常规 方法 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弥漫性牙龈红肿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2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止血的有效成分是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均有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血栓形成,并使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还能使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血管抵抗力增强,从而有助于止血。林秀珍等[2]对30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用注射用水10 mL稀释大黄粉0.5~1 g后鼻饲胃内保留,2~3次/d,连用2 d,有效率为93.33 %;林英等[3]对66例重病患儿在按原发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大黄粉0.04 g/(kg·次)以温开水调成稀糊状从胃管缓慢注入后夹管2 h,1次/8 h,连用5 d,能有效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3小儿胃肠功能衰竭、肠胀气 大黄能有效阻止炎症介质的扩增及其生物学作用的发挥,阻止炎症介质介导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多种病原体有抑制作用;对某些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彭淑梅等[4]将64例胃肠功能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其中34例用大黄敷脐,1月~1岁为10~20 g/次,1~3岁为20~30 g/次,3岁以上为30~50 g/次,用蜂蜜适量调匀后使用,每日更换1次,连用3~5 d;另30例口服或鼻饲单味大黄制剂精黄片,25 mg/(kg·次),1次/8 h,疗程5 d。72 h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TNF|α、IL|1、IL|6及血乳酸明显降低,且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薛前进等[5]对42例胃肠功能衰竭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粉0.2 g/(kg·次)鼻饲,1次/8 h,连用3 d。结果表明:止血有效率为83.33 %,肠鸣音恢复有效率为100 %。唐贵富等[6]给32例危重症时肠胀气患儿以大黄粉溶于10~30 mL温开水中后口服或灌肠,体重<5.0 kg者用1.0 g,5~10 kg者用2.0 g,10~15 kg者用3.0 g,>15.0 kg者用6~12 g,有效率为90.6 %。 4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谢艳红等[7]将大黄粉5 g用温开水适量调匀后,对2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用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每日更换1次,连用3~5 d,并随机选择同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对照,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用大黄敷脐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沈道红等[8]对2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粉1 g加温开水5 mL搅拌混匀,静置10 min后取上清液经胃管注入,3~4次/d,总治愈率为85.7 %。 5小儿蛔虫病大黄具有攻里通下的作用。 现代 药 理学 证明,大黄中有效成分大黄素对乙酰胆碱所致痉挛有很强的解痉作用。因此,用大黄治疗蛔虫病有较好疗效。章正国等[9]用生花生油50 mL加大黄粉6 g给25例蛔虫性肠梗阻患儿胃管内注入后夹管2 h,所有患儿在1 h内即排出蛔虫,梗阻症状立即消除,3 d 后均出院。吴中卫等[10]对48例胆道蛔虫症患儿按0.5 g/(kg·d)分3次口服大黄粉,治疗3 d后,总有效率为97.9 %,且无不良反应。 6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及新生儿黄疸大黄能改善肝脏微循环,疏通胆小管及微细胆管内胆汁淤积,从而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和增加胆汁流量。黄志华等[11]将64例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大黄0.5 g/(kg·次)浸泡于15~20 mL沸水中,待温热时取滤液口服或经十二指肠内灌注给药;对照组20例静脉滴注肌苷和维生素C等。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经2~3个疗程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ALT、γ|GT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和P<0.01)。郭景玲[12]取大黄4 g,加水50 mL煎煮5 min,给出生后6 h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