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传播媒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传播媒介

第七章 传播媒介 第七章 传播媒介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一、媒介的概念 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 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注意将媒介与传播符号、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分开。 二、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 1、物体  2、符号  3、信息 三、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 1、实体性  2、中介性  3、负载性 4、还原性  5、扩张性     四、媒介分析的标准 1、时空偏倚 这是加拿大传播学者英尼斯提出来的概念。占据空间、不易传送的媒介是偏倚于空间的媒介;如书籍、石碑、报纸等。 不太占据空间、易于传送的媒介则是偏倚于时间的媒介。如广播、电话、手机等。 还有一类是兼有时空优势的媒介,如电视、电影、电脑等。 2、参与程度 指媒介参与到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程度。 3、传播速度 4、保存时间 5、媒介威望 6、传播过程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 一、书写媒介 二、印刷媒介 三、广播媒介 四、影视媒介 五、网络媒介 下面分别来认识一下。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 一、书写媒介 最原始的书写媒介(如泥板、石头、树叶、树皮、甲骨、羊皮等),应与图画同生、与文字共进、与智能共演。 据说,公元前24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即用泥板来记录和传播信息。人工制作的书写媒介(如简、牍、简策、帛书、帛卷、纸等,以及书写工具笔、墨、砚、刀等)经历了由重到轻、由粗到细、由硬到软的演变。 比较而言,书写媒介笨重粗拙,使用时多取之自然,顺乎自然;其在单位面积上的符号负载量和信息蕴含量很少,既无法与印刷媒介相比,也无法同电子媒介、电脑媒介相比;书写媒介又是很个性化的东西,从书写工具的使用,到符号的编制、信息的表达,都反映了传播者的个人特点;而个性化的另一面则表现为创造性,即写了文字的媒体总是既有别于他人的,又有别于自己以前的;同时,这样的媒介只能是单一的,而非机械的批量生产。这些都使得书写媒介的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印刷媒介 所谓印刷印刷媒介的诞生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教授在谈到我国的这两项发明时指出:“要是没有这种贡献,就不可能有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因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指南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我国的印刷媒介起源于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的印章媒介和公元三世纪的拓印媒介。 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发明于唐代初年(公元620年前后)。1906年,在新疆出土了大约印刷于公元695年前后的雕版印刷品《妙法莲华经》(现存日本书道博物馆)。从某种意义上讲,大众传播与印刷媒介同时产生、历时发展、共进共演。 唐长庆四年(824)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时曾形容白氏作品印刷的盛况:“缮写模勒(刊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敦煌发现的标明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本标明印刷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活字印刷术为我国宋朝的毕异所发明,时间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这在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详细记载.毕升用胶泥活字印书取得成功,但试用木刻活字印书遭到了失败。元大德二年(1298),山东东平人王帧用木刻活字印成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并写成了《造活字印书法》一文,收在他的《农书》之中。 最早的铜活字印本是元朝元统元年(1315)印制的《御试策》,但无实物。明弘治三年(1490),江苏无锡富商华燧用铜活字印成《宋诸臣奏议》50册。这是我国现今保存的最早的一部铜活字印本。 元朝初年(1298),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报道过中国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258年前后,我国的印刷术随着丝绸之路传向西方和中东地区。在此基础上,德国人约翰·古登堡(J.Gutenberg,1400-1468)在1456年发明了铅活字和手压印制设备,印成了42行本的《圣经》。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我国出现了用木刻活字排印的《邸报》,首开我国报纸印刷业的先河。从此,印刷媒介在世界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