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三槐王氏的由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桐柏三槐王氏的由来

桐柏三槐王氏的由来。 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10-6-25 11:44 ?? 作者: 嘉壹书斋 ?? 来源: 本站转载 ?? 查看: 5次   在盛庄老堂屋里,每年春节,堂屋门上总好贴着“派衍江西自古三槐称鼎第,支分河南现有数代著名家”、“千里渊源来吉水,万年庇荫仰桐山”、“家本江西千里渊源来吉水,支衍河南子孝孙贤世泽长”这样的对联。家里用的斗、升、秤上也刻有“三槐堂记”的标志,还见过老太王进功用过的“千家诗文”书皮上也写有“三槐堂记”几个字,后来轶失的家谱上也有“三槐堂记”四个字。当时,对这个不甚明了,长大后也曾问过。老人们都说我们是清朝从白庙小栅子分家来的,还说,我们的老家是江西吉水的,“三槐堂”是我们这一支王姓的堂号。 j7D~u9A848  1997年,在族人的鼓动下,决定用三年时间修编《三槐堂王淮源宗支族谱》,因此有机会翻阅史料,走访江西吉水,进行寻根溯源。因为经过了文革的洗劫,后来经过多方调查才找到一本幸存的家谱。据家谱记载,我们祖籍为“江西吉水同水乡泥田地方”。经过几年的考证,目前已基本弄清三槐王姓的世系渊源,历时三年修编的《三槐堂王淮源宗支族谱》也于1999年问世。现将一些情况介绍如下,以便后人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传。 #zt9vdCz?848  在汉字的演进史上,“王”始为象形字,所谓“火盛为王”。后来变为会意字,汉代大儒董仲舒解释为:“三画连中为之王。三画者,天、地、人也;连中者,道也。”全球王氏网0u|7v:G+vc   “王”用作姓氏,有四大源头,即舜时的妫姓、商代的子姓、周代的姬姓和来自域外的虏姓。三槐王氏源于周代的始祖后稷。至东周灵王时,长子晋被立为太子,人称“太子晋”。晋因直言敢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晋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虽然没登上王位,百姓却仍以帝王视之,称其为“王子晋”,久之晋的后人便以王为姓。秦末,姬姓王氏后人王元因避秦乱迁至琅邪虞城(今山东即墨)后再迁至临沂,成为琅邪王氏一世祖。西汉末,王元之弟王威的九世孙王霸迁居太原,成为太原王氏一世祖。??全球王氏网 ^eI3v mB6Bb/^   今天,王姓已成为天下第一大姓,拥有超过一亿的人口。 三槐王氏作为太原王氏的一支衍派,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到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全球王氏网E` p{8o9sb ik   三槐王氏起源于唐代,姬姓王氏后裔王练出任莘县尉,携家迁居莘县城关套庙王村。《初篆王氏家乘受姓源流序》:“方则,光禄卿,再传至练,为莘县尉,遂徙莘。历数传,至言公,令黎阳。”这段历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亦有记载。王练八世孙王佑《宋史》有传,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至尚书兵部侍郎。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D]g,u1Ie*b c]848  王祜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说在仁和门外,清周城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Nt@4T0[%A848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宋太祖乃派王祜权知大名府,并以相位相许,真实用心在于除掉符彦卿。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祜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祜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仕途难以施展。 _~.aU0TiV848  王祜赴襄州任前,亲手在其宅院内植下三棵槐树,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祜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祜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其将远大志向寄托于后人身上。据传,周代时宫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后人遂以“三槐”代指三公。王佑的三个儿子果然踏入仕途,不久便脱颖而出。老三王旦更是脱颖超出,官至宰相。辅佐宋真宗赵恒18年之久,有10年是出任宰相,又有5年独掌相权,人称“太平良相”。北宋元六年(公元1091年)王巩、王震在开封县城东门外建王氏宗祠,因有王佑手植三槐之事,故宗祠内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王巩好友苏轼特撰《三槐堂铭》以记之。此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等文集,轰动一时,三槐王氏之名由此愈加被众人熟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