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维禅诗的美感特质.pdf
2017年1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7
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ofHainan V01.35No.1
第35卷第1期 Journal University
论王维禅诗的美感特质
张锦辉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有“诗佛”之誉的盛唐诗人王维,在唐型文化这个大语境中,其思想的佛禅印迹明显。在
佛禅思想的沾溉下,王维的思维方式、观物方式呈现出不同于一般诗人的特点,使其禅诗融禅思于诗情,
最终呈现出悟性思维、直觉观照和圆融禅境的美感特质。
[关键词]王维;美感特质;悟性思维;直觉观照;圆融禅境
993.5
[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志码]A
赵朴初先生曾说:“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汇合
而成的文化形态了。”[1
3可谓直接指出中国文化自魏晋南北朝之后发展的实质,仅承其后的唐型文化①可
以说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完美结合。王维生活在唐型文化这个大语境中,接受禅宗雨露的沐浴,融禅思
于诗情,最终使得禅诗呈现出悟性思维、直觉观照和圆融禅境的美感特质。
悟性思维,也叫禅悟思维、顿悟思维,是有别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一种思维形态,指主体的一种
内在的直觉、体验、领会,也就是在禅定中,摒弃概念、判断、分析、推理等理性思维,既不对外界事物进行
理性分析,也不凭借Et常生活积累的感性经验,而是完全借助直觉体验,在瞬间实现对事物本性或内蕴进
行澄澈观照和透察的一种非功利性、非逻辑性和非客观性的智慧。禅宗的悟性思维成为王维在禅诗创作
中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使得他在创作时由理性思维转向直觉式的非理性思维,将“悟境眇测”视为作
诗的最高标准。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玄学与佛教使中国士大夫的艺术思维发生了第一次变化,那么,盛唐之
后的禅宗则使中国士大夫的艺术思维发生了第二次变化。”心。在笔者看来,这里所谓的第二次变化其实就
是指唐代文人将悟性思维引入艺术创作,禅宗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互相影响和融合的过
程,因而注定对本来就有着“内倾”心理的中国古代文人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禅悟介入诗艺,是中国文化
推演变化在文艺上的一种表现,是印度佛学逐渐中国化的一个结果。”【3o悟性思维的渗入,使得王维借助
神来之笔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美妙篇章,虽然禅诗各句上下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逻辑联系,但在感情上
却具有连贯性,如《终南别业》㈤: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l收稿日期l2015—12—31
[作者简介]张锦辉(1984一),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唐宋文学,宗教
与文学研究。
①台湾著名学者傅乐成先生在《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一文中提出“唐型文化”的概念,在他看来,唐、宋两朝其实是两种不同文
化类型的代表,唐型文化活泼开放,以兼收并蓄为特色,属于外放型文化;宋型文化高度成熟,以向内收敛为基本特征。本文在此借
用唐型文化的概念,认为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这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对唐代文人创作禅诗同样也
产生一定影响。详细论述可参看傅乐成:《汉唐史论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版。
②关于诗题“终南别业”,历来备受争议,《唐诗鉴赏词典》(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编:《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版,第156页。)和以陈允吉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终南别业”其实就是“辋川别业”(陈允吉:《王维“终南别业”即
“辋川别业”考——兼与陈贻掀等同志商榷》,《文学遗产》,1985年第1期。);而以游国恩等先生(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44页。)和以陈铁民先生为代表的另一批学者,却一致认为终南别业和辋川别业其实并不是一
处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麦EK318.操作手册.C01.220905.pdf
- 五马先生纪年.docx VIP
- 急救与心理技能(视频课)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南大学.docx VIP
- 应急救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pdf VIP
- 场地设计作图题-一级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真题精选.docx VIP
- 小学环境教育:校园内水体污染调查与水质保护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阿迪达斯(Adidas)品牌现状分析与二次增长战略规划.ppt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及应用题.docx VIP
- 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3 same or different单元复习课件.pptx VIP
- 濒危古树评估与抢救保护技术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