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新人教版
7、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课题 土地的誓言 课型 新授 导学内容: 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导入: 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己的感受。同时介绍背景,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介绍作者,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炽( )痛 嗥( )鸣 谰( )语 怪诞 ( ) 亘( )古 辗( )着 辘辘 ( ) 污秽( ) 镐( )头 默契( )三、整体感知1、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回答问题:土地会发出誓言吗?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明确: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四、自主研读、合作探究1、文中写了具有怎样景色的土地(默读课文第一段,画出描写故乡景色的句子 )明确:“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2、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东北哪些特有的景色和物产? 明确: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抓住这些景物能充分体现东北地区的地域特征。3、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一大串的景色、物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与感染力。作者回忆起故乡的景色,似乎听到了故乡的呼唤。4、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 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热爱。5、作者由景及人想到自己在故乡的生活,阅读第二段讨论概括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小组讨论)明确:美好,幸福,欢乐。6、这样美丽的景物,这样美好的生活,现在却遭遇不幸。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用原文回答)明确: 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7大家想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呢?明确: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鼓励人们站起来为家乡,为祖国而战。五、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或者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方面赏析,也可以从形容词的使用上赏析,还可以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上等方面赏析。、作者用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明确:“参天碧绿”形容白桦林,“标直漂亮”形容白桦树让人感受到一棵棵,一排排笔直的白桦树傲然挺立在风中:多个景物连在一起使人想象出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辽阔无比。 、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明确:不能删。因为“红玉的脸庞, 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发人们想像到东北的父老乡亲像红玉一样的脸庞,像黑玉一样的眼睛,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故乡亲人。“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两句虽是不好的事物,但确是东北地区“特产”很容易激发人们思乡之情。、文中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逐渐增强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六、拓展活动
仿写《土地的誓言》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或第一段中描写丰饶美丽的东北大地的句子来赞美你的家乡。(学着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七、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六《讨论会》课件3 苏教版.ppt
- 四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四《记一次班级讨论会》课件3 苏教版.ppt
- 四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四《记一次班级讨论会》课件4 苏教版.ppt
-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八年级数学上册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八年级数学上册 14.1.2 幂的乘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 四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四《记一次班级讨论会》课件2 苏教版.ppt
-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9单元 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公同家园 第26章 第3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寻清洁能源素材 (新版)苏科版.ppt
-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17届高三历史4月阶段性自测试题.doc
-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17届高三化学4月阶段性自测试题.doc
-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17届高三地理4月阶段性自测试题.doc
-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