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诗经》.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诗经》 本章纲目 一、有关常识 名称与性质-分类-成书-传授- 《诗经》学 二、思想内容 祭祀诗-燕飨诗-周民族史诗-农事诗 -战争、徭役诗-赞美诗 -讽喻怨刺诗 -婚姻诗与爱情诗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四、《诗经》选讲 一、有关常识 1.名称与性质 《诗经》在先秦称作“诗”或“诗三百”;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始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首。 2.分类 人们通常认为《诗经》305首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因此,它的分类标准就是音乐。根据音乐的不同,这305首诗歌被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即十五国风,乃是民间音乐,即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有160篇。 雅有大、小雅,“雅”者正也,雅乐即京都音乐。共106篇。 颂指周、鲁、商三颂,“颂”者形容也,乃是庙堂祭祀音乐,有40篇。 有关常识(续1) 3.成书 十五国风中的《周南》与《召南》乃是江汉、汝水流域的民歌,其余十三国风则来自广阔的黄河领域。 如何将分布在从黄河到长江这一广阔空间领域和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一漫长时间领域内的数量众多的诗歌汇集、编纂成一部诗歌总集,就成为学者们颇感困惑的问题。 《诗经》中的诗歌性质各异,所以其来源不应是单一的。采诗说(班固)应可解释风诗的来源;献诗说(列士献诗)应能解释雅颂的来源。 司马迁提出孔子删诗说,认为最初汇集来的诗歌有三千多首,是孔子删其芜杂、审其音律, “使雅颂各得其所”,最终编订成书。后代许多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和批评。 有关常识(续2) 4.传授 《诗经》成书后,即在各诸侯国流传,是当时贵族的基本读物之一,而且还经常各种社交和外交场合。 孔子开办私学之后,《诗经》则成为孔子教育子弟的基本教材。 秦始皇焚书坑儒,《诗经》亦未能免于秦火。 汉初,有齐人辕固生、鲁人申培、韩人韩婴以今文分别传授《诗经》,是为齐、鲁、韩三家诗; 此外还有毛苌传自战国时代毛亨的古文《诗经》,是为毛诗。合称为“四家诗”。 武帝时代,齐鲁韩三家诗皆列入官学,设博士。毛诗较为晚出,只在民间流传。东汉大儒郑玄独赏毛诗,为之作笺,毛诗乃日渐大行于世,其他三家遂渐堙没。 有关常识(续3) 5.《诗经》学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典籍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地位。历代对于《诗经》的研究和接受,已经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复杂的《诗经》学传统。 位于这一传统源头的,是孔子关于《诗经》的思想。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在此谈到《诗经》的多方面的价值:美感价值(兴)、认识价值(观)、伦理价值(群)、抒情价值(怨)、博物学价值。孔子还以“思无邪”对《诗经》“一言以蔽之”。 二、思想内容:1.祭祀诗 (1)概念。祭祀诗,汉代称作郊庙歌。它是上古宗教的产物。“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后汉书·祭祀志》)祭歌属于初民生存斗争的一部分,他们崇拜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希望通过祭祀与之沟通,从而实现自己的愿望。 《诗经》中的祭祀诗,主要是周人祭祀的产物。 周人重祭祀,《尚书·洪范》将祭祀列为王朝八项日常政务之一。周人祭祀既有原始宗教的遗存(如泛神论时代对山川百神的祭祀),又有为神化祖先而作的创新。 周人对“天”的看法与殷人不同,殷人认为“上帝”(天)在祖先之上,周人则认为祖先与“天”地位同等。 抬高人(祖先)的地位,既是理性精神觉醒的标志,又进一步推动理性精神的高涨。 祭祀诗(续1) (2)内容特征 A.神化先王,宣扬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如《我将》祭文王: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佑)之,仪式刑文王之典。 再如《时迈》,此乃周天子巡狩天下时祭祀山川之歌。武王伐纣,天下震荡,故周天子巡视天下,安抚山川神灵、诸侯百姓。所谓“怀柔百神”,表明周天子乃代天行道,地位高于大地上的百神,这实际上表明人的地位的上升。 《思文》祭周始祖后稷。“文”指文德,与“武功”相对: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非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首二句是总纲,表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后三句将后稷教会人民种植的功业与“帝命”相联系。由此诗可知中国农耕文化在周人这里已得确立。 在极力抬高“天”的同时,周王又以“天之子”自居,但同时又极力宣扬其“文德”,以赢得百姓的畏惧与崇敬。 B.浓厚的劝勉、告诫意味。 《烈文》写周成王祭祖时告诫助祭的诸侯,要他们“无封靡于尔邦”,而应“继序其皇之”,最后以“呜呼,前王不忘”作共勉词。 周人祭祀诗中的劝勉、告诫意味的出现,与周人天命观密切相关。 周人天命观来自殷人又有重大发展。周人与殷人都相信君权神授,但殷人相信“天命不易”(《尚书》载纣王曾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而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