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调查.pdf

在校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调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校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调查.pdf

金融/投资 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 No.3x 圆园17 在校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调查 □文/郭文超 王方悦 徐 新 胡瑛珊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沈阳) [提要] 网络借贷、分期购物等金融方式使在校大学生面 经济负担,要么从网上或同学处借贷偿还,最后陷入借新债还 临越来越大的金融风险,提高大学生的金融安全意识和风险防 旧债的恶性循环。 范能力已成为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引导 (三)对个人信息不能妥善保管。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份 大学生加强金融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形成良好的消 证、学生证、银行账号、手机号码等个人私密信息的重要性认识 费习惯,合理规避金融风险。 不足,证件轻易借出。还有部分大学生将生日号码、手机号码等 设置成支付宝、网上银行、微信支付等电子渠道的登录密码,或 关键词:金融风险;安全;防范 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对个人重要信息不能妥善保管,个人信 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息的泄露为金融风险的产生留下了隐患。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 “在校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调查研究———以沈 在推进网络安全教育这项工作,但有的大学生对信息时代的安 阳市高校为例”(编号:201610149018)研究成果 全风险还是认识不足,比如随便把身份证借给别人,结果别人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以他的名义借款;频繁使用免费wifi;随意参加街边扫二维码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0 日 赠小礼物等活动,为贪图一些小便宜就泄露个人信息。 一、大学生面临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二、大学生面临金融风险的原因 (一)大学生网络借贷问题普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兴 (一)缺乏金融知识。在校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普遍缺乏 起,许多网络借贷平台将高校作为拓展业务的主要场所,众多 金融知识,金融专业的学生相对好一些,而非金融专业学生对 的校园网贷平台,不仅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也使得大学生贷 于单(复)利、年(月、日)利率、还款方式(等额本金、等额本息) 款的门槛不断被降低。P2P 网上“大学生贷款”不需要抵押担 等并不了解。最近,清华大学发布当代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 保,全程网上操作,借款手续也非常简便,只需身份证、学生证 查报告显示,有三成90后大学生期望投资年化收益超过10%, 即可完成所有流程,甚至有平台显示,只要QQ聊天工具达到 但他们对风险的甄别能力却明显不足。河南一所高校对在校学 一定级别便有贷款资格。部分在校大学生消费方式不够理性, 生调查显示,约34.3%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单(复)利、年化率、年 缺乏审慎的考虑和对财务规划的正确认知,在面对个别网络贷 (月、日)利率、等额本金、等额本息、信用记录和资金的时间价 款的虚假宣传时,易被诱惑。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 值等专业术语;约19.6%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贷款平台贷款的 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骗取学 金额能全拿到手;约11.4%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贷款所给予的 生们信任,看似“实惠”的贷款暗藏“高利”,诱导学生进行网络 零首付承诺是真的。很多大学生对网贷所产生的利息并没有概 借贷,并以各种理由索取费用,更有甚者利用学生的个人借款 念或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许多大学生还不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