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中的思考——兼答陈学专家张求会、胡文辉二君对笔者的质疑.pdfVIP

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中的思考——兼答陈学专家张求会、胡文辉二君对笔者的质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中的思考——兼答陈学专家张求会、胡文辉二君对笔者的质疑.pdf

(-.术界)(月刊) 总第 186 街,2013.11 ACADEMICS No. 11 Nov. 2013 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中的思考 一一兼答陈学专家张求会、胡文辉二君对笔者的质疑 o jtJ 正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创脱2) 〔摘 要〕最近,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为此,我特 从以下四点进行说明:是研究陈寅恪生乎还是研究陈氏家族史?是发掘陈寅恪的文化 和学术精神还是热衷于塑造陈氏的反党意识?如何看待陈氏对郭老的评价?陈氏晚年 心境和遭遇是否是传统知识人在近现代三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必然悲剧?就上述 四个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答复陈学专家对我的部分质疑。 〔关键词〕陈寅恪;出版热;读书热 最近,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也许, 2011 年出版的《闲话陈寅恪》是这轮高潮的始作俑者。当时,第21 届全国 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哈尔滨拉开帷幕,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刘正、黄鸣合著 《闲话陈寅恪》一书即被推出,旦被称为在读书界反响强烈,引发新一轮陈 寅恪热。时过两年,随着陆键东的新版《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出版,报 刊新闻和出版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热潮真的已经形成了。 面对这一局面,我们这些陈学研究的局外人都感到十分欣喜,那么陈氏 后人和陈学专家应该更是喜不自禁了吧?然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 拙著引来了两位年轻有成的陈学专家胡文辉和张求会二君的质疑。先 是胡君在其新版《陈寅恪诗笼释》中主张拙著《虚经腐史意何如:陈寅恪先 生的文字游戏》一篇,完全是抄袭他对《经史》诗的解说。(1) 而后张君出面在 《南方都市报》上发表了《元准备却赶时髦……这样写陈寅恪,真的可以 作者简介:刘正(1963一)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和国际汉学教授、文学憾士,研 究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古文字学和国际汉学。 一 127 一 学术界2013.11 .学术批评 吗[2) 一文,该文对拙著大加指责和嘲讽,并给拙著贴上了恶意果梧、以臆 测代替考证等等不良学风的标签。有鉴于此,迫使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 科研和著述,开始思考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兼 为答复两位年轻有成的陈学专家张求会、胡文辉二君对我的质疑。 首先,我先声明:我不是陈学专家。因为我的研究范围一直围绕着 以下六大领域,即: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 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 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上古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 史研究。在上述六大领域上,我至今在国内外发表了将近 150 篇学术论文, 出版了将近二十部、总计将近六、七百万言的涉及上述六个领域的学术专 著。这些学术著作水平高低,褒贬自有公论。但是否如他们所指责我的那 样是作者的文史素养储备不够,不用谈出身经学世家的我,自幼就开始 研读《周易》和《说文解字》的历史。相信读过我的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出版的旧著《周易发生学》、《中国易学,或者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出版的 《商周彝铭学研究史》、《金文庙制研究》、《京都学派汉学史稿,甚至在第 二个十年出版的新著《古代中国的文学世界一一商周图像文字的文学解 读》、《青铜兵器文字》、《周易考古研究》等专著的人,自会判断我的文史 素养储备不够这一命题的真伪了。我之所以研究陈寅恪,主要有以下三 个原因:首先是 1986 年,我在北京购买了冯衣北的《陈寅恪晚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