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芳-高热病人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敬芳-高热病人的护理

定义 定义 发热(fever)又称体温过高,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原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肿瘤热 感染性发热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3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出血、肾损害)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 6急性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 7斑疹伤寒(体虱) 8急性局灶性细菌性感染 9败血症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组织损伤及坏死产物性发热? (2)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热 (3)产热、散热异常 (4)中枢性发热 (5)致热类固醇性发热 (6)其它:如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可引起发热。 三、肿瘤热 也称为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一般无规律性,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异常的化验检查结果,发热时轻时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过37.8℃,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 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就有发热症状。 临床分级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37.5℃ ~ 37.9℃,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 中等热:38.0℃ ~38.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0℃ ~40.9℃,见急性感染;高热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 发热时相 大致可分为三个时相 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发热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转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发热的热型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体温持续在39℃~40℃及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 ℃。      发热的热型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是指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底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发热的热型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然升高到39℃以上,然后下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再反复发作。 4.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等。 伴随症状 寒战 淋巴结肿大 出血现象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关节肿痛和意识障碍 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比列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 尿常规 便常规 其他: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做相应检查 发热的护理 监测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尤其已有循环衰竭、呼吸窘迫均提示病情危重,更应密切监测 降低体温 病情观察 定时测体温 补充营养和水分 加强基础护理 安全护理 心理护理 发热的护理 物理降温 头部及血管丰富处冷敷:用冷毛巾及冰袋放于患者头部,同时也可将冰袋放于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 酒精或温水擦浴:用25%-35%酒精或32℃ -34℃温水,擦浴患者颈、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腹股沟、下肢脚背等部位,以促进机体蒸发散热 冷疗 部位有大血管处和额头,如腋下,腹股沟等 禁忌: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底 注意:用冷时间适当,不得超过30分钟,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用冷过程中随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确保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冰袋及时更换,不得直接接触皮肤。 药物降温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热贴、肛塞退热药 注意事项 及时观察降温处理后病人反应,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并测量体温记录 应避免大量应用退热药物,尤其对于老年病人,以免脱水、循环衰竭 病情观察 测体温:每4小时测一次,正常3天后,每天一次 观察热型、呼吸、脉搏、血压 伴随症状 治疗效果 观察饮水、饮食量 定时测体温 普通病人每天测1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 补充营养和水分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以每天3000ML为宜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