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湄公河航道开发现状及前景.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湄公河航道开发现状及前景

上湄公河航道开发现状及前景 2009-10-09 9:28 摘 要:本文以上湄公河331公里河段的水力指标,分析提出航道整治开发的技术可行性。在对航道碍航滩险的分布及分类情况进行总体现状分析的同时,结合中老缅泰四国共同实施的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及环境影响报告的要求,分析提出了处于界河段的航道滩险,特别是浅滩整治将受到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的制约。为四国间今后协商对航道进行继续改善引为参考。 关键词:上湄公河 航道 环境影响 澜沧江—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流经云南西双版纳出境后称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中、老、缅、泰、柬、越六国,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全河段落差5060米,平均比降1‰,入海口平均流量12000立方米/秒,全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沿岸居住人口近1亿。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30公里,云南境内长1247公里。流经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后进入中缅界河31公里,老缅界河234公里,老泰界河94公里,老挝内河777公里,又再成为老泰界河882公里,进入柬埔寨内河502公里,出境柬埔寨后进入越南内河230公里。 航道分段及主要碍航滩险的成因分析 上湄公河331公里河道,从中缅243号界碑至相腊157公里河段,枯水平均比降0.507‰。共有碍航滩险38道,枯水期严重碍航的有:楠累河口礁石险滩,属枯水甲等滩,枯水期河道中礁石群外露,航道水流紊乱,极易发生海损事故;挡石栏溪口急流滩,属枯水甲等滩,该滩因右岸溪沟冲击扇伸入江中阻水挑流,加之滩尾有基岩突嘴和明暗礁石阻水,枯水期坡陡流急,船舶上行十分困难,下行由于水急浪大,航行速度快,躲避不及将造成船舶触于滩尾段基岩突嘴和明暗礁石,十分危险,在上湄公河上俗称“滩王”;空丹险滩,亦属枯水甲等滩,枯水期两岸岩壁矗立,形成“S”形急弯航槽,船舶下行危险,经常碰撞岸壁礁石;洪水期亦有碍航严重的班展河段和帕山滩。 相腊至唐奥河段71公里,属中洪水急流河段。枯水平均比降0.594‰,共有滩险23道,除枯水期严重碍航的挡板险滩外,中洪水期,河中巨石伫立,坡陡流急,航行危险,严重碍航的有唐奥急流滩,该水期滩段明暗礁石多,产生较强的泡旋水,航道水流紊乱,流速急,航道凶险复杂,极易发生海损事故,属中洪水甲等滩。 唐奥至会晒河段长104公里,属宽浅河段。枯水期平均比降为0.219‰,共有滩险16道,主要表现为枯水碍航,碍航滩险段河床较上游宽阔,水深浅,礁石、沙洲散布于江中,中枯水期河道分汊,航槽不明显,船舶易触礁、搁浅、断航。金三角浅滩,十万树桩滩,宽皮龙礁石浅滩均处于该河段内。 从上述的碍航滩险的类型及分布情况,结合河段的地形地貌,上湄公河331公里河道,明显地可分为上、中、下三特征段,从中缅243号界碑至相腊157公里河段为上段属于典型的山区航道,显现的特征是枯水期滩险比降集中,流速大,以枯水期急流急弯礁石、溪沟滩为特征。中段从相腊至唐奥河段71公里,属低山河谷航道的洪水急流河段,由于该河段的河床及水面比降大,除枯水险滩外,显现的特征是中洪水期滩险严重碍航,水汹浪大,水面坡陡流急,水流紊乱,明暗礁石多,航行危险。唐奥至会晒104公里河段,属微丘平原河段,显现了平原河流水流平缓,河宽水浅的特征,碍航滩险大多以浅滩为主。 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 1.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的由来 为保证各国商船的通航安全,四国政府按照《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第21条中提出的各方协商合作维护和改善河流通航条件和该协定附件之一《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维护与改善导则》规定:“各方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排除航道上有碍船舶航行的障碍物和险情,维护和改善航道通航条件,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结合中老缅泰上湄公河航运联合考察报告提出的工程实施建议,四国政府经过多次协商及四国专家的现场调研考察后,达成共识,决定对上湄公河航道进行整治。2000年11月,我国朱镕基总理出席在新加坡召开的中国—东盟10国领导人第4次会晤时表示:“中方愿在老挝、缅甸同意并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提供专项资金,帮助疏通其境内300多公里上湄公河航道”。2001年上半年四国专家对上湄公河航道进行了测量、地勘及现场环境影响调查。2001年9月四国专家在武汉共同编制了《上湄公河中缅边境243号界碑至会晒段航道改善工程初步设计》及《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至2002年3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工程初步设计陆续得到了四国政府的批准,启动了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 2.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的实施必须谨慎地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1.通而不畅 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实施后,331公里的航道中仍存在着70多道碍航滩险,其中80%以上为急流滩.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