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大问题探究
* 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衰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衰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衰将颜良,败衰军。衰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衰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衰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衰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衰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衰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衰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衰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袁绍 曹操 孙刘联军 曹操 推延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步伐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只有统一北方,才能有优良的战马,强悍的兵卒,才能有稳定的大后方,跟诸葛亮定南蛮战略一致。不统一北方,就四面受敌,相比其他对手,袁绍看似实力最强,实则最好打,而且打败袁绍可以立威,让天下对手胆寒,这是打吕布,袁术,刘备之流没有的隐藏优势。这就是他在出道不久,第一步棋就是统一北方的原因。 一、二、三组为正方,四五六组为反方。 正方的观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反方的观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 进步? 倒退? 历史的车轮一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一切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东西,终将被历史所淘汰。探讨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关键看是否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相对于秦汉全国统一的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可以说是历史的倒退,而这只是暂时的分裂,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部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况且三个国家谁也不敢懈怠,竞争成为最好的动力催化剂,有了竞争,进步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所以三国鼎立局面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 (1)从政治上说,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军阀割据势力的存在使国家的分裂成了既成的事实,而三国鼎立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的前夜,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2)从经济上说,魏、蜀、吴三国建立后,都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完成统一大业而努力,从这一角度说,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趋于稳定,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3)从民族关系上说,三国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同江南人民一起共同开发江南,促进了生产和科技文化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南征荆州,刘琮束手,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时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刘备部将关羽北伐曹魏,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一度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孙权于建兴七年(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或“吴”。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