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证治疗眩晕证100例疗效观察
辨证治疗眩晕证100例疗效观察
首席医学网 2006年05月24日 11:07:48 Wednesday 265
摘 要: 将100例眩晕证患者分为6型辨治,即肝阳上亢型、气血两虚型、肾阴不足型、痰浊上蒙型、肝胆郁热型、瘀血阻络型。 结果: 痊愈63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0%。
关键词: 眩晕;辨证施治
笔者对眩晕证按照中医辨证,分为6型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8.6岁,其中高血压病眩晕30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8例,内耳眩晕16例,神经官能症15例,外伤性眩晕11例,低血压眩晕10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6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旋转或晃动感,或目眩,或视景物有旋转感,或自觉头晕、昏沉或晕胀不适。②可有反复发作史。本组病例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根据证候特点分为6型进行辨证论治。
2.1 肝阳上亢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耳赤,口苦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天麻10g、钩藤12g、菊花12g、夏枯草12g、夜交藤20g、青葙子10g、龙胆草6g、续断10g、珍珠母24g、赤芍10g。
2.2 气血两虚
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健脾养胃,方用归脾汤加减。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何首乌12g、升麻6g、柴胡6g、当归12g、茯苓15g、龙眼肉10g、木香6g、炙甘草6g。
2.3 肾阴不足
头目昏眩久发不已,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耳鸣健忘,尿短而频,遗精或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治宜滋养肝肾,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处方:熟地黄15g、枸杞子12g、山药15g、山茱萸10g、茯苓18g、牡丹皮10g、覆盆子12g、桑寄生10g、白芍10g、天麻10g。
2.4 痰浊上蒙
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少食多寐,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半夏12g、白术12g、天麻10g、竹茹12g、陈皮10g、远志12g、瓜蒌12g、甘草6g。
2.5 肝胆郁热
头晕目眩,羞明畏光,耳胀耳鸣,口苦,甚则汗出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治宜清泄肝胆,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半夏12g、黄芩10g、黄连6g、枳壳10g、竹茹12g、柴胡10g、蔓荆子10g、苍耳子10g。
2.6 瘀血阻络
眩晕头痛,头部有外伤史,健忘失眠,精神不振,思维行动迟钝,舌有紫斑或瘀点,脉弦细或涩。治宜祛瘀生新,行血通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2g、桃仁15g、红花10g、丹参20g、桔梗6g、田三七5g(研末冲)。以上各方可随证加减,疗程4~30天。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眩晕症状消失。显效:眩晕明显减轻,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眩晕减轻,闭目即止,虽可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稍有影响。无效:眩晕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痊愈63例,占63%;显效16例,占16%;有效11例,占11%;无效10例,占10%;总有效率90%。各型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辨证治疗准确,各型均收到满意疗效,各型治疗结果见表1。表1 眩晕证各型治疗结果(略)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56岁,农民,2001年5月18日初诊。近2年来经常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多梦,倦怠乏力,纳食减少。观其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辨证为眩晕,证属气血两虚型,治宜补气养血,健脾养胃,用归脾汤加减。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当归12g、酸枣仁15g、茯苓15g、龙眼肉10g、木香6g、远志10g、何首乌12g、生姜6g、
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天,头晕目眩等症状消失,嘱服归脾丸调理1周,后随访未再复发。
5 体会
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结合临床所见,主要有情志不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肝阳上亢而眩晕。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有因病久,气血耗损,或脾胃气虚,生化乏源而致眩晕。如《景岳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