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剪辑自己的生活写记叙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剪辑自己的生活写记叙文

如何剪辑自己的生活写记叙文   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即便是一部长篇小说,也不可能涵盖生活的全部。为此,一篇几百字的记叙文要想写出自己10 多年来的经历及其感受、感悟,就必须学会剪辑。那么,如何来剪辑呢? 一、事要“紧” 生活是一条河,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律缓缓地向前流淌。如果我们将之原封不动地搬进作文,“18岁的天空”就写成18段,那就成了记流水账,既无“看头”,更无“兴味”。为此,必须剪除与题旨若即若离、于形象无甚关碍的旁逸斜出之枝,留存紧扣题旨深邃内涵、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主体事件之干,使叙事的线索更明晰,故事的发展更紧凑,矛盾的冲突更集中,桥段的设计更精彩。只有这样,才能风生水起,尺水兴澜,勃发起“事”趣,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产生急切的阅读冲动 二、情要“炽” 季羡林说:“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能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如果勉强说愁,则感情是虚伪的、空洞的,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如何能感动别人呢?千万不要勉强写东西,不要无病呻吟。”为此,我们要挤干那些业已淡忘、淡漠、随风飘远的情丝、情调,饱蘸那些至今想来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情怀、一想起来就让自己感慨唏嘘的情结。只有这样,才能拨动读者心底那根最柔软的琴弦,让读者的眼泪跟着你一起在飞,“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 三、理要“切” 记叙文中的“理”不是通过“说教”来“表示”,而是通过“写人记事”来“昭示”。它以自然生发为上,暗扣无痕为上。为此,要揭掉那些为吸引眼球而粘贴在文章里的“高大上”的哲理标签,渗透进自己心底最真切的那份感悟,去洗尽铅华,回归生活,触摸生活,品味出生活的真滋味。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感悟接地气,食烟火,散发出青少年身上特有的青涩之味、牛犊之气,让读者发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会心一笑。其实,读者心底真正想读的并不是一个个小老头、小老太念的“老人经”,而是一个个活泼少年一闪一闪双眸中折射出来的发现“灵光” 下面通过品读一篇习作,来解读写记叙文时剪辑自己的生活的三条基本原则 在,我一直都在 陈思思 天灰沉沉的,厚厚的云层直逼地面 白花充满了整个街道,12月13日,是南京,中国,永远的痛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只觉心中压抑,偶尔迎面走来一个人,胸前别着白花,面色凝重,那白花白得刺眼,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鸡鸣寺前,突然发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有一个孩子方阵,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每人手中擎着一支红蜡烛,那红蜡烛正流着泪――红宝石般的泪 这时,一个大妈神秘兮兮地靠近我,怀里抱着个包,四处张望着,似乎在躲着什么 “小姑娘,买根红蜡烛吧,才20块一根,多便宜,买一根悼念悼念这些人,顺便给自己祈祈福,多好!”大妈神采飞扬,笑容满面地对我说着 那笑容,真刺眼 我冷冷地笑了一下,拿出了20块钱,买了一根红蜡烛。看着那位身穿黑色风衣的大妈,我只觉得,她的背影好渺小…… 天飘起了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我的肩上就落满了雪 我点燃蜡烛,它流下了红色的泪。蜡烛,你也在为这位大妈感到悲哀吗? 我伫立在纪念碑前,默哀…… 无意中,我发现不远处有一个老爷爷坐在台阶上,神情戚然 我走上前,把蜡烛递给他:“给你取取暖吧!”老乞丐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他的胸前也别着一朵小白花 老爷爷看了我一眼,默默地接过蜡烛。他越过孩子方阵,拂去碑前台阶上的雪,将蜡烛轻轻地放在台阶上,鞠了三躬 我忽然觉得这位老爷爷的背影是那么高大 “地下更黑,更冷。”老爷爷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然后背上他满是补丁的蛇皮口袋,晃晃悠悠地走了 我一直注视着他的背影,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 当遇到那位大妈时,我不禁在心底大喊:“民族精神,你还在吗?” 但望着这位老爷爷的背影和远处的孩子方阵,我释然了 入夜,雪渐渐变小,整个南京城都笼罩了一层白 风呼呼地吼着,我好像听到有人在说: “在,我一直都在!” 鲁迅说:“唯有民魂是最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本文剪辑的最大机智也正体现于此。作者没有将镜头对准政要,而将镜头对准了草根,以小见大。让我们听到了一个民族雄浑的呐喊:“在,我一直都在!” 本文剪辑的功力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事很“紧”。作者抓拍了自发聚集起来的孩子方阵、卖蜡烛牟利的大妈、“己冷,更感亡灵冷”的老爷爷等三个镜头,做到了“三一律”: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12月13日,地点集中在一个场景――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国家公祭 2.情很“炽”。三个镜头,各蘸浓情:孩子的“泪”中噙满“哀悼”与“缅怀”,大妈的“笑”中尽显“忘却”与“漠然”,老爷爷的“话”中饱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