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pdf

移动金融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移动金融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pdf

FORUM T}仪发『展厥论匕坛^厶 移动金融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存在0~io--]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新野县支行 何虹 王胜武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手机应用的极大丰富, 三大类参与主体:传统商业银行、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其中的移动金融也呈现快速 商和依托于电商、互联网社交平台而衍生出的第三方支 发展态势。移动金融的兴起和发展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 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各方依据 自身在金融专 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金融服务渠道不断丰富、服务 业性、渠道、技术方面的不同优势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 方式不断转变,但服务便捷的移动金融对民众生活、经 在运营方式上,参与主体拥有的资源禀赋各异,呈现出 济安全和金融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本 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以银行主导运营为主要形式,移动 文从移动金融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共同运营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 提出加强移动金融领域消费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 独 自运营等模式并存。 2.移动金融发展迅猛 一 、 移动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近几年4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依托智能 1.呈现多商业模式并存 手机、平板电脑及新兴的智能穿戴设备等硬件基础, 移动金融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有关金融服务的总 移动金融已形成以移动支付为主,以移动理财、关系型 称 ,涉及领域包括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移动保险、移 金融产品营销、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的金融产品定向推 动证券、移动商务、移动基金、移动增值业务等。国内 介和个人快捷贷款业务为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格局。 移动金融的现状是多个商业模式并存的局面,主要包含 《TalkingData20l6年移动金融应用行业报告》显示, 82 FINANCIALCOMPUTEROFCHNIA 发展论坛 DevelopmentForum 截至2016年3月,我国移动金融用户规模达到8.3亿台, 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金融领域尤其是非金融支付机构 在移动互联网整体用户中的渗透率为63.7%。人民银行 并不完全适用。现行有关移动金融领域的金融消费权益 发布的《2016年第一、二、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保护规定基本上都属于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一些 显示,我国2016年前三季度移动支付业务量达 183.81 不良经营者很容易将信息收集行为变成信息收购行为, 亿笔,金额 116.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4.05%和 进而实现欺诈或不当获利的目的。 37.88%,表明移动金融发展前景广阔。 3.参与主体间存在利益冲突 一 是服务提供者利益冲突影响金融服务功能正常发 二、移动金融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挥。移动金融涉及多个参与方,存在较多的利益主体。 存在 的问题 各方在考虑如何进行利益分配以及风险承担时,往往都 1.移动金融发展环境较为薄弱 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从而引起各方间的摩擦甚至冲 一 是信息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移动金融产品终端存 突,导致移动金融市场的部分功能无法充分实现。二是 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而 目前移动设备的安全保障 金融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侵害。随着 程序并不如电脑的安全保障程序完备,一旦出现信息泄 移动金融产品专业性、交叉性不断增强,提供给金融消 露的状况,极有可能导致用户的个人生活受到影响。二 费者的合同条款越加复杂。普通的金融消费者难以真正 是资金保管存在风险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