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指纹信息的法律保护——以我国居民身份证领取时登记指纹为例.pdf

论指纹信息的法律保护——以我国居民身份证领取时登记指纹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指纹信息的法律保护——以我国居民身份证领取时登记指纹为例.pdf

通栉旰死学 学报 第1期 论指纹信息的法律保护 以我国居民身份证领取时登记指纹为例 潘林青 摘要:指纹信息作为一项承载人格利益的个人信息,兼具敏感性和生物辨识性,对其进行法律保护的理 论基础在于宪法上的人格尊严和民法上的人格权。我国居民身份证领取时要求公民登记指纹信息主要存 在两项问题,一是违反比例原则,二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和人格权。相较而言,新加坡、日本、美国、德国、我 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虽然对在身份证 中录入指纹信息态度各异,但其保护实践对于我国内 地颇有启示。在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背景下,应从三个方面完善指纹信息法律保护:强化 对个人敏感信息和生物辨识信息予以特殊保护的理念酒己置居民身份证领取时指纹信息登记的实施细则; 健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机构。 、 关键词:指纹信息;居民身份证;人格尊严;人格权;比例原则 中图分类号:DF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7)01—0078—09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7.01.011 口所在地地址、公民身份证号码、本人相片、证件 引言 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等信息,指纹信息具有高度 新修订 《居民身份证法》于2012年 1月 1日 私密性,它与个人最为隐秘的生理特征直接相关 起开始实施 ,其中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公民申请 并连接着人的尊严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涉及指纹 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 这一高度私密的信息时,再多的谨慎都不为过。” 息。”这表明,不同意留存指纹的公民,将无权从 要求公民在领取身份证时登记指纹信息意味着 公安机关处领取居民身份证。“这一规定形同强 国家将大规模普遍地采集公民的指纹信息,但是 制录入指纹,以作核发居民身份证之要件。”川。 对如此重要的一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却没 强制要求公民领取居民身份证时登记指纹信息, 有法律上明确的目的,没有专门的实施细则作为 其 目的为何,《居民身份证法》并未设明文规定。 操作规范,也没有专门信息保护机构进行监管, 指纹因具有人各不同、终身不变、随身携带等特 公民的人格尊严和人格权因此遭受着侵犯。在 点,而成为辨别个人身份的最主要依据之一。在 这一背景下,如何可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 现代社会中,指纹信息是一项高度私密性个人信 息,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和人格权在登记指纹信 息,相比较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 日期、常住户 息时不会受到侵犯,便成为本文需要认真考虑的 收稿 日期:2016—11—20 作者简介:潘林青,女,河南平顶山人,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法、个人信息保护法。(重庆401120) · 78 · 潘林青 论指纹信息的法律保护:以我国居民身份证领取时登记指纹为例 问题。 fication)t】6。理想上 ,一种 良好的生物辨识特征 应具有下列条件:1)普遍性 ,即每个人身上都具 一 、 我国居民身份证领取时指纹信息 有的特征;2)唯一性 ,即没有任何二人具有完全 登记的基本问题 相同的此项特征 ;3)恒久性,即此项特征必须是 (一)指纹与指纹信息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