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法 第节 判断句
(3)东汉以后,有系词的判断句的逐渐增加,“是”字句逐渐走向成熟。 《诗·鄘风·柏舟》:“实维我仪。”郑笺:“实是我之匹。” ①余是而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篇》) ②夷氏是其后也。(《论衡·龙虚》)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④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范缜的《神灭论》) ⑤刘子政、子骏、子骏兄弟子伯玉三人,俱是通人。(《新论·识通》) 在早期用“是”作判断词的句子里,谓语后大都还用语气助词“也”煞尾,这条尾巴随着“是”字句的发展、成熟而逐渐退化、消亡,判断句的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魏晋南北朝以后,使用判断词的判断句在口语里完全代替了上古判断句。 但是一直到清代以前的仿古的文言文里,这种以“是”作判断词的句式始终没有被普遍采用,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绝大多数仍采用先秦的形式,即不使用判断词。 小结 1.在先秦文献中,判断句里绝大多数“是”都是指示代词,起复指前文的作用。 2.在先秦古籍中,“是”用作判断词的情况还较少,但不能排斥它是一种新兴的语法现象,汉以后的文献中,特别是口语色彩浓的文献中,“是”用作判断词的情况越来越多。3.在后世仿古的文言文中却一般只把“是”用作指示代词,而很少用作判断词。但魏晋南北朝以后,使用判断词的判断句在口语里基本上完全代替了上古判断句。 【思考与练习】 1、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式。 2、简述判断动词“是”是如何产生的。 3、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灵活用法。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一、什麽是判断句? 判断句是判断事物属性的句子,即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判断句的谓语多为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思考:古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有何不同。 制,岩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左传隐公元年)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一)主语+谓语+也 制,岩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一》)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二)主语+者+谓语+也 法者,治之端也。(《荀子·君道》)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三)主语+者+谓语 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二》) 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夫礼者,民之纪。(晏子春秋) (四)主语+谓语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史记·高祖本纪》) 赵,秦之深仇。(《战国策·秦策二》) 农,天下之本。(《史记·孝文本纪》) (五)主语+副词+谓语(+也) 这种形式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副词帮助判断。常用的帮助判断的副词有“乃”、“即”、“则”、“诚”、“非”、“亦”、“必”等的修饰。 (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一》) 项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三、古汉语中“为”的词性与作用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左传·隐公元年》 古代汉语的“为”字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动词。虽然有些可以用现代的“是”字来对译,但不必认为就是上古的真正的系词。 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策·赵策)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公孙丑上》)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论语·微子)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为”不能看作判断词。 极少数学者认为“为”有极个别用例可以看作判断词。 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鲦。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 《左传·宣公三年》 教材称这种“为”是什么? 多数情况下,“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用“为”的句子绝大多数为叙述句。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基本功能 (1)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同一关系。 ①亚父者,范增也。(《史记·项羽本纪》), ②此必介子推也。(《吕氏春秋·介立》)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2)主语和谓语之间是类属关系。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②晋,吾仇敌也。(《左传·昭公五年》) ③兵者,凶器也。(《韩非子·存韩》) 2.活用 (1)表示比喻。 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②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③言,身之文也。(介之推不言禄) ④仲尼,日月也。 《论语·子张》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期中考前动员班会 课件.pptx VIP
- 05 专题五:二次函数与面积关系式、面积最值问题(铅锤法);中考复习二次函数压轴题题型分类突破练习.docx VIP
- xfer records serum血清合成器中文说明书.pdf VIP
- 审美鉴赏与创造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南昌大学.docx VIP
- JB∕T 7947-2017 气焊设备 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用炬.docx VIP
- 响应曲面法(RSM).pptx VIP
- 上海普通公路设施养护维修预算定额上海普通公路设施养护维修.PDF
- 高频精选:保险行业面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试验设计与分析教学课件-响应曲面法.pptx VIP
- 村委换届选举实施方案4篇.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