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命观与《三国演义》孔明形象塑造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JI扳.)2006年第6期
天命观与《三国演义》孑L明形象塑造
符丽平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三国演义)里,诸葛孔明这个人物形象从刘备耳闻其名到其离世一直都有天命笼罩。罗贯中设置这
个情节,除了阐明他的历史观和对孔明失败原因的看法,还对孔明形象的塑造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是孔明成为悲
剧性人物和中华民族智慧象征必不可少的因素。
关键词:天命;三国演义孔明形象;悲剧性;智绝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06)1旖--53--04
中图分类号:1207.413
收稿日期:2006—06—19
作者简介:符丽平(1978.),女,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学硕士。
诸葛亮失败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一个普遍性 命,孔明叹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的看法是“天不与孔明”,也就是上天并不支持孔明 从上面可看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让天命
兴复汉室。唐代诗人杜甫就持这种观点,他在《咏怀 一直跟随诸葛亮。这种作法,除了表达他的历史观,
古迹五首》之五中说道:“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 阐述其对孔明失败命运的看法,还对孔明这个人物
军务劳”①。毛宗岗作注道:“此缘汉祚之已改,非军 形象的塑造有意料之外的效果。正是有了天命相随
务之或疏也。”②意思是汉朝气数已尽,本该灭亡,孔 这个情节的设计,孔明这个人物形象才达到一种矛
明处理军务的得失与此无甚关系。 盾的统一,他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读者体验到一种
通读《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罗贯中也 审美的快感;同时不损害三国故事在长期流传过程
深受这种观点的影响。诸葛亮这个人物从刘备耳闻 中人们赋予他智慧的形象,成为大众认可的中华民
其名到其离世,作者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借他人之13 族智慧的象征。
或某些事件暗示读者:诸葛亮将要去完成不可能完
成的大业。司马徽在再荐诸葛亮时说道:“元直欲
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出门又仰天 《三国演义》在“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这一回里生
大笑日:“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⑧刘备一 动刻画了孔明归天前的情景,临终前,他还“强支病
顾茅庐时,偶遇博陵崔州平,以国事相问,州平笑日: 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
“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 彻骨生寒,乃长叹日:‘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
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 天,曷其有极!’叹息良久。”“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
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 观北斗,遥指一星日:‘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
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 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
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 急回帐时,不省人事。”“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 孔明奄然归天。”他一生的心愿就是北伐中原,兴复
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 汉室,生前既不能讨贼成功,死后也就不可能再讨贼
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 了。
乎?”在103回里,诸葛亮引诱司马懿入上方谷,以火 在封建正统观念里,士人的不朽追求是着眼于
烧之,不料天降倾盆大雨,司马懿借势杀出,逃得一 德行的完备与事功的辉煌,“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
53
万方数据
次立功”被称为人生追求的三不朽。统治中国社会 的失败而不把他看成英雄。难道仅仅因为他的失
长达几千年的儒家学说一方面要求士人“士志于 败,心愿未了,我们就说他的一生是个悲剧吗?果真
道”,即要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努力养成和达到圣 如此,那么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就有太多悲剧,毕竟
贤的气象,并且竭力维护传统的基本价值体系;另一 在任何时期,成功的人都是少数,失败的人占多数。
方面又要求士人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参与到政治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