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与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汉字改革问题的思想争论.pdf

存与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汉字改革问题的思想争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存与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汉字改革问题的思想争论.pdf

2017.1 学 术 探 索 2017年 1月 No.1,2017 A cadem icExploration Jan.,2017 存与废 :2O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汉字 改革 问题的思想争论 崔明海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汉字拉丁化运动是抗战救亡和共产党领导的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由于救亡图存的巨大 压力,部分知识分子民族 自信心的丧失,再加上政治意识形态的掺入,与汉字存废有关的问题难以得到理性分析,如 汉字与教育普及、汉字与文化传承、汉字是否具有阶级性等。参与争论的各方人士基于不同的学理、民族主义理论和 文字价值观,对国民、国家与文字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建构,这也使得这一时期的汉字存废之争,已不仅仅局限 于学理、技术上的争论,论辩双方依据各 自的立场将之提升到阶级革命、民族国家兴亡的高度,言人人殊。 关键词:汉字;拉丁化;阶级革命;民族国家;争论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7)叭一Ol1O一08 汉字改革是近代中国文化改革和国家建设 文改革推向了一个高潮。在这一时期,废除汉字 的重要议题,与中华文明和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 的呼声再次甚嚣尘上,推行拉丁化新文字在当时 休戚相关,一直备受当时之政府和社会各方人士 亦成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由于立场 的不同 的关注。大体而言,中国近代汉字改革运动经历 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废除汉字论在抗战年代激起 了清末切音字运动、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和汉 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20世纪三四十年 字拉丁化运动 四个不同且互有联系的阶段 。从 代汉字存废 问题的争论可算是对近代汉字拼音 晚清切音字运动开始,有关汉字改革的争论此起 化运动进行了一次整体性反思。学术界相关研 彼伏,不绝于耳。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 究主要集中在汉字拉丁化运动理论和历史,知识 受线性语文现代化理论和革命史观的影响,有关 分子和共产党人的语文改革思想,共产党领导的 文字改革史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汉字改革者的言 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冬学运动,⑧但对 由汉字拉丁 论和实践,而相对忽视那些质疑和反对汉字改革 化运动所引起的汉字存废 问题的思想争论缺乏 的声音。进入新世纪之后,有学者开始将不同阶 深入探讨。鉴于此,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对 2O 段的汉字改革放回到历史现场 ,对汉字改革过程 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汉字存废 问题的思想争论 中多重复杂的声音都有所呈现。 作一梳理和分析,以期有助于近代思想史、文字 作为中国百年文字改革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史的研究。 20世纪三 四十年代 的汉字拉丁化运动在共产党 和众多知识分子的支持和推动下,将中国近代语 基金项 目: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 目(16YJC770002);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 目 (SK2016A037) 作者简介:崔明海(1983一),男,安徽桐城人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化史和中共党史研究。 ① 詹鄞鑫:《二十世纪文字改革争鸣综述》,《中国文字研究》第4辑,2003年。 ② 如罗志田研究了晚清知识界,特别是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和以吴稚晖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之间有关万国新语的思想论 争。王东杰探讨了清季切音字运动中各方人士对汉字、方音切音字等问题的思想纷争。罗志田:《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近 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王东杰:《从文字变起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