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方言识其余主要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言识其余主要方法

方言识别的主要方法 (四)、方言识别的主要方法 1.声类特征识别 声类特征识别即通过音节的声母类别来分析、判断书写人的原籍地或长期居留地。 例如,北京某案检材中有如下语句:“勃涅(列)尔(日)列(涅)夫……” 书写人将“勃列日涅夫”写成“勃涅尔列夫”,反映了两个声类方面的语音问题,一是边鼻音不分:列为边音字,涅为鼻音字,书写人将这两个字错列位置,说明其方音属于边、鼻音不分地区,即重庆、贵阳、武汉、南京、兰州诸地;二是“尔”与“日”同音:书写人将日写成尔,说明这两个字是同音的,只有武汉、西安诸地属于这种情况。根据边、鼻音不分,尔与日同音等特征在武汉重合,分析意见认为书写人原籍为武汉,破案后得到证实。 2.韵类特征识别 韵类特征识别即通过音节的韵母类别来分析、判断书写人的原籍地或长期居留地。 例如:北京某案中有“红头转向”、“撕乱”等语汇。 “红头转向”系“昏头转向”之误,“红”、“昏’混用,说明书写人韵母[一un]和[一ong]相混,山西和河北张家口方音有此特点;“撕乱”系“撕烂”之误,反映出书写人口语中介音[u]消失,致使“乱”[luan]与“烂”[lan]混同,符合张家口方言的特点。可见,语料制作人的方音符合张家口方音的特征。据此推断语料制作人籍贯是张家口。破案后得到证实。 3.调类特征识别 调类特征识别即通过音节的声调类别来分析、判断书写人的原籍地或长期居留地。 例如:某案中有“这条路走不同(通)”的语句。 “同”系“通”之误,说明书写人的方言中阴平、阳平声调相混,而不分阴平、阳平的地区、除甘肃天水外,主要集中在山西与河北,再结合检材中的其他方言特征,分析书写人为河北与山西两省相邻地区人。不久破案,案犯籍贯为河北井径。破案结果与原分析相吻合。4、方言词汇识别 每种方言都有一些特殊的方言词语,从词形和词义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方言词汇跟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关系,大体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词形相同,词义有别。如水。广州话、客家话也用来兼指“雨”,“落水”等于“下雨”的意思。普通话是不能以水为雨的。又如上海话“跑”含有走的意思,而普通话的“跑”表示奔跑,不能表示走。 二是词形不同,词义却是一致的,例如普通话“打架”一词,西安叫“打锤”,上海叫“打相打”,温州是“相打”,广州为“打交”,夏门为“相拍”。 除了与普通话词语有形、义联系的方言词外,各地方言中还有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殊方言词。特殊方言词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保留古汉语词及其用法。例如厦门话以“厝”表示“房子”,“卵”表示“蛋”,“鼎”表示“铁锅”,广州话称“走”为“行”,“吃”为“食”,“看”为“睇”。 二是借用外族词形成方言词,例如东北方言称“肮脏”为“埋汰”,借自满语;粤方言称“胶卷”为“菲林”,借自英语;厦门话称“肥皂”为“雪文”,借自马来语。 三是因自然地理条件或忌讳心理形成的方言词。如粤方言称冰棍为雪条,“冰箱”为“雪柜”;闽南方言称“冰”为“霜”,“冰棍”为“霜条”;广州话称“空屋”为“吉屋”,因“空”、“凶”同音,忌“凶”而改称。②附加特征。附加成分可分为词头和词尾。如词头阿在吴、闽、粤、客家方言中用在称谓名词前构成亲属称谓,还可用在姓或名前表示昵称,如“阿妈”、“阿唐”、“阿明”,在北方方言和普通话中则不用。词尾“们”在普通话中用在人称代词之后表示多数,但在各地方言中相当于们的有广州方言的“口地”,“人巨口地”即“他们”,上海方言的“拉”,“阿拉”即“我们”,苏州方言的“笃”、“俚笃”即他们温州方言的“来”和客家方言梅县的“兜”等。2.句法方面 ①词序 i.状语的位置。普通话的状语通常置于谓语之前,如多读一点书、而吴、闽、粤、客家诸方言,一些副词充当的状语往往置于谓语之后,例如: 你细弟百厌得滞。(广州检材,意思是你的小弟弟太讨厌了。) 看一摆电影添。(梅县检材,意即再看一场电影。) 我走开先。(浙江温岭检材,意谓:我先走。)ii.双宾语的位置。普通话的双宾语句,总是指人宾语在前,指物宾语在后,如:给他一张纸,但吴、闽、粤、客家诸方言常常把指物宾语置于指人宾语之前。例如: 阿侬送支笔人巨。(浙江武义:我送他一支笔。) 畀三本书我。(广州话:他给我三本书。) 你分一支笔人涯。(客家话:你给我一支笔。)②句式特征。 i.比较句。不等式比较句普通话的结构是“甲+比+乙+性状词”,如“我比你高”,而在粤方言中常采用“甲+形容词+过+乙”的方式,例如:我大过你。(我比你大,)闽南方言采用“甲+较+形容词+乙”的格式,如“我的笔较好你的笔”。(我的笔比你的笔好。)闽北方言采用“甲+形容词+乙”的形式,例如“兔跑快乌龟”。(兔子跑得比乌龟快)。 ii.疑问句。普通话的疑问句有三种基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