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十字古训道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它关系着人类生命的安全与健康,更进一步说,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一旦忽视食品安全问题,会对人类健康、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在我国为何食品安全屡查屡禁,却仍层出不穷?本文将借由当下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探析其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污染;监管
在工业化及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食品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逐渐向社会化转变,食品安全的隐患也随之增加[1]。因此,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也成为近年”两会”关注的热点民生话题。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却愈演愈烈,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强烈关注的焦点
1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1.1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食品产业依然危机四伏。从苏丹红鸭蛋到三聚氰胺奶粉,从混有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到夹杂瘦肉精的双汇肉制品,染色馒头、牛肉膏、硫磺姜、回炉面包、铬超标的”毒胶囊”事件等。此外,涉及到因假酒,农药残留,食品或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导致人员死亡和大批人员集体住院的事件时有发生。据卫生部统计,2013~2014短短两年内我国食物中毒11216人,死亡219人。其中食物中毒较大事件150起,中毒1941人,死亡219人;报告一般事件162起,中毒9275人
1.2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和污染性食品成为危害食品安全的顽疾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致使大量假冒伪劣食品在市场上出现。尤其在农村市场因其价格低廉,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地方工商部门打击力度不够,致使大量的假冒伪劣食品被人们食用;有些不法分子甚至将过期食品重新打包后,再销售供人们食用;一些生产厂家使用添加剂的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还有一些不法之徒甚至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禁用的化学添加剂,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很大损害
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生物源是影响我国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对食品安全性造成影响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污染,如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等[2] [3]。卫生部于2014年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中指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也最多,占总数的67.72%;2015年第一季度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仍为最多,占总数的 63.75% 。统计结果表明,近年来生物污染仍居食物中毒的首位
2.2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污染情况严重
据卫生监察部门的调查发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链污染情况严重的原因。一是源头污染,就是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造成的农药、兽药(抗生素、激素)和禁止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的滥用和残留。二是环境污染物给食品卫生带来影响,重金属污染和水污染日趋严重
2.3部分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问题,是食品安全的关键[4]。食品的质量是要靠生产经营者自律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公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社会的责任,进行非法生产,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在生产制作、加工处理等环节中超量、违规地使用食品色素、激素、防腐剂等成分,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2.4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检测制度不完善
食品安全工作年年提,但事故仍频频发生,”苏丹红、毒药火腿、毒胶囊、黑作坊” 等事件让人们不寒而栗,虽然事故发生后,各级有关部门都行动迅速,查禁措施也十分得力,但如果缺乏有效的事前监管,总是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才突击行动
2.5消费者
第一、消费者不明真相:食品安全信息长期透明度和公开度不够,我国的上报制度只对上级政府负责,不对消费者负责,消费者一直处于”不明真相”的状态。其实,对问题食品企业高频次曝光,让消费者发挥自觉抵制作用远比通过监管部门对企业罚款处罚更有效。第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广大群众是食品的最终消费者,也是事故的受害者。在信息化的今天,仍然存在一大部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少安全食品的基本辨别常识,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法商家的违法违规生产
3对策
3.1净化市场源头
食品安全应从源头抓起,国家应加强对农残的检验和控制。首先,可以要求每个地方的所有食品都从几个集散地进货,否则就视为非法食品,如此一来就可以统一监管食品来源。其次,每个城市的工商和公共卫生人员每天都在这些食品进入城市和农村的集散地,对各种待进入市场的食品按《食品安全法》进行检查,如果产品达不到基本的要求,如农药、重金属、激素等超标,就拒绝给予进入市场的证明,或没收就地销毁。第三,通过检查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上如实注明生产所用的原料、制作过程、产地、生产者、经销商等等,做到有据可查
3.2加大监督力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