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金晨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
摘要 1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2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2
1.2反应堆概况 2
2.事故起因 3
3.事故的影响 5
3.1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反应堆爆炸后流到外面 5
3.2事故造成了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污染 5
3.3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癌症患者 5
3.4设立半径30km的禁区,撤离人员永远离开了家园 5
3.5对地表水体造成了污染 6
3.6前苏联政府为处理事故付出高昂的代价,今后还会付出多大代价尚无法预测 6
3.7对人类心灵的创伤无比巨大,严重影响核能的发展 6
参考文献 6
摘要
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率的100倍。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关键字:切尔诺贝利 核事故 原因 影响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该镇是电厂人员的生活区;西北距切尔诺贝利市18km,距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16km。核电厂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相距110km。
核电厂周围地势平坦、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核电厂的东面是乌克兰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核电厂的主厂房离第聂伯河大约100m,核电厂的冷却水取自该河。
第聂伯河一般分为3部分:基辅以上为上游,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游,扎波罗热至河口为下游。上游盆地主要位于森林地区,这里大多是泥煤一灰壤土壤。上游的特点是空气湿润、湿地多。此地区支流密布,流量大(占区域流量的4/5 )。中游是黑土森林大草原地区,分水岭和河谷满布森林。下游盆地位于黑壤大草原地区。上第聂伯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60一610mm。第聂伯河流入黑海。
第聂伯河上建有8级水利枢纽工程,实行航运、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在库区内有水产养殖,第聂伯河承担着对沿岸城市供水的任务。
1.2反应堆概况
该电站共有4套机组。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于1983年11月投产。4套机组均为1000MWe(3200MWt)的石墨慢化压力管式沸水堆(РБМК-1000)。这种堆用1700t石墨砌块作为慢化体,有1 661根平行的压力管垂直穿过石墨慢化体,燃料组件即插在这些垂直压力管内。还有211根控制保护系统管道分布在石墨砌体中。堆芯等效直径为11. 8 m,高7m,总计装有约190t含2%铀235的低加浓二氧化铀燃料。反应堆备有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和一系列安全连锁装置。
从安全角度看,РБМК型反应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空泡正反应性系数。此外,堆的反应性余量不足,控制棒从最高位置开始下落时有一个反应性增长区,以及反应堆没有有效的围封(安全壳)等,都是在设计上直接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缺陷。
РБМК反应堆是石墨慢化压力管沸水型反应堆.它由轻水冷却,并在垂直压力管上部沸腾产生蒸汽。反应堆由两个环路组成,每个环路有840根装有燃料的压力管、二个鼓式汽水分离器、四台冷却水泵及有关设备组成。汽水分离器直接向两台500MW电功率的汽轮发电机供汽。反应堆可以带负荷装卸燃料。
冷却回路的主要部份分别封闭在一些坚固的起安全壳作用的隔室内。这些隔室与位于反应堆下部的抑压水池系统相连,以便在冷却剂拽漏时能够收集和冷瞬蒸汽。但是在反应堆上部,特别是压力管上部装卸燃料的工作面上没有这类安全设施。
在堆芯燃耗平衡时,PFMK反应堆具有正的空泡反应性系数,但燃料反应性系数是负
的。功率变化时,总的净反应性效应取决于反应堆功率水平。在满功率运行时,净效应是负的;而在20%满功率以下运行时,净效应是正的。_因此,操作规程规定禁止在热功率700MW
以下运行。否则,会发生热工水力参数的极端不稳定性。
РБМК反应堆有211根中子吸收棒,分别用于总的功率控制、局部功率分布调节和紧急保护.紧急事故停堆靠插入所有吸收棒,最大下插速度为0 , 4m/s.为保证所需功率分布和负的净反应性系数,运行规程规定运行时插入堆芯的吸收棒必须不少于30根。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在四号机组。截止那时,苏联对这种堆型已有100堆年的运行经验,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也成功地运行了三年,而且还是РБМК系列中运行纪录最良好的机组之一。
2.事故起因
切尔诺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农场景观篇.pptx
- 冰雪节攻略.docx
- 冰雪大世界 cis.doc
- 冒险岛2(副本前置循环副本).doc
- 冲压产品不良原因分析.doc
- 冷换设备检修施工方案.docx
- 冷戈庄教育单元三年级上册音乐备课.doc
- 决战开门红.ppt
- 准同期并列原理.ppt
- 减速器测绘报告.docx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