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疏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力与疏解

* 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 学会取舍 学会轻装上阵 学会善待自己 凡事不跟自己较劲,甚至学会倾诉发泄释放自己,人还会被生活压趴下吗? 对压力心存感激 人生怎能没有压力?我们的每一个足迹都是在压力下走过的。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模样。当我们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的时候,都应该对当初让我们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一份感激。 善待自己 换个角度来看待压力: 快乐着,微笑着,轻松的是一天 难过的,哭泣的,沉重的一天也是一天 那么我们应该去选择怎样的活着呢? 如果你不喜欢它,就改变它;如果你不能改变它,就改变你的态度,但永远不要抱怨! 如何运动以改善心理健康? 每次三十至六十分钟, 每周三至五天 中度至有点激烈的运动强度 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等 乐于沟通是潜质 忙中需能偷闲 保持乐观是关键 不需要在权威面前发抖 追求完美不可取 要 保 持 微 笑 要学会认识自己 学会克服自己的恐惧感 要懂得合作 预见危机善于处置 学会充分利用资源 勇于尝试-志不强者智不达 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注意角色的转换) 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要自信一点 保持一颗童心 心底无私天地宽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量力而行!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适当的发泄 享受自然 享受生活 必要时要求医 肌肉松弛与放松训练 让我们一起 放飞梦想 驰骋蓝天 放逐心情 回归自然 乐观与达观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实;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乐观与达观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决定生死,但你可以过好今天! * 现在大家想象,你穿着泳衣躺在一片沙滩上,地上都是细细的黄沙,气候很舒适,你全身慢慢的放松,微微发烫的黄沙烫着皮肤很舒服,你的肌肉正在慢慢松软。 压力与疏解 心理健康新十项标准 安全感(躯体、心理) 了解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量力而行)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外向、社交活动) 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心理健康新十项标准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宣泄) 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压力 压力 压力 …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 俗话说:“越有钱的人压力就越大”。 升学、就业、工作、婚姻关系、子女培养、父母… 职业的压力… 金钱的压力… 生活的压力… 压力 压力 压力 压力 压力 压力 … 压力的处理态度 社会化的人每时每刻都面临压力, 但心态的差异会很大! 情绪ABC理论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针对A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 C---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ENERGY and STRESS 婚姻生活的不满 工作环境的得失 心身遭受的创伤 身体的疲劳 压力 应激 消化性溃疡 高血压症 心脏病发作 各类精神与 身体不适症 …… Stress 关联疾病 神经性呕吐 上腹部不适综合症 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胰腺炎 过敏性肠综合症 溃疡性大肠炎 原发性高血压 心肌梗塞 冠心病 恐怖症 心臓神经症 过呼吸综合症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皮肤炎 慢性荨麻疹 圆性脱毛症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糖尿病 单纯性肥胖症 摄食障碍 (厌食症,过食症) 偏头痛 肌紧张性头痛 斜颈 书痉 眼睑痉挛 慢性疼痛 原发性青光眼 美尼尔氏综合症 颚关节炎 更年期障碍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 神经症 失眠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 酒精中毒症 药物依赖症 逃学症 焦虑状态 抑郁状态 媒体报道1 自《北京日报》 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有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 我国抑郁症患病的最低估计为2%,即全国现有2600万患者。 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估计自杀未遂不少于200万人。 (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关注) 媒体报道2 自《健康报》: 讳疾忌医现象: 几乎2/3的心理疾病患者都不去看医生 原因:怕影响声誉,怕遭受歧视、冷漠等 心理疾病并不是一件个人的事情,也不只是他人的事情 过去:人们不公开谈论癌症(它只是家庭中的秘密) 如今:人们不公开谈论艾滋病 抑郁表现 三主征 情感低落:心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