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澳高中向量习题认知领域的比较研究.pdf

中英澳高中向量习题认知领域的比较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英澳高中向量习题认知领域的比较研究.pdf

2017年 3月 当代教育与文化 M ar.2O17 第 9卷第 2期 ContemporaryEducationandCulture Vo1.9NO.2 中英澳高中向量习题认知领域的比较研究 张维忠 ,王智宇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选取中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代表性的三套高中数学教材,借鉴修订后的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理论,对 教材中向量 内容的习题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英澳三国教材在知识维度的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 “程序性知 识”和 “元认知知识”两种类型;在认知过程维度 的差异并不明显 。对 中国课程教学改革 的启示 :注重各知识类型的 生成与转化 ;重视高认知水平 的数学习题对学生再创造能力的培养 ;注重知识与认知过程 的有效融合等 。 [关键词] 向量 ;认知领域 ;习题 ;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79(2017)02—0041-07 “向量”内容最早在 20世纪 90年代被引入到 经安德森等人 修订后 的布鲁姆 的认 知领域 中国高中数学教材中,经过几轮课程改革发现,向 分类理论从 “知识”与 “认知过程”两个维度进行 量在处理几何问题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时 划分。新方法将 “知识”从原先 的维度 中脱离 出 也成为高中数学课程体系 中的一颗 “璀璨 明珠 ”。 来 ,单独形成一个维度,将 目标领域扩大到了二维 张奠宙曾经预言[1]: “从数学发展的大势来说 ,向 领域,包括学习领域和学习水平领域,前者包括知 量必然会成为高 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向量和几 识、技能方法等 ,后者指的是学习达到的水平 ,两 何的融合,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高中数学 个维度相互作用就构成 了整个学习结果。结合 向量 课程标准修订组透露将继续加强向量在课程中的作 用[2]。毋容置疑 的是 ,向量在课程体系 中的地位 内容具体的阐述如下。 和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因此 ,本文选取的中国教材 1.知识维度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的 《高中数学.必 知识维度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 ,程序 修 1 (A 版)》(以下简称 PEP—A),英 国教材是 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这 四个类别 ,具体有 11个子 EDEXCEL考试局 2008年出版 的EdexcelASand 类别 。知识指的是学习中涉及的相关内容 ,不同类 A—levelmodularM athematicscoreM athematics4 型的知识之间不存在着层次性 ,可以进一步归纳为 (以下简称 EDEXCEL教材);澳大利亚教材是维 两类知识 。其 中一类是陈述性知识 ,回答是什么或 多利亚 IBID 出版社 2007年 出版 的Mathematics 为什么的问题 。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 ,回答怎么办 HigherLevel第三版 (以下简称 MHL教材)。利 的问题 。本文结合向量内容 ,具体分类如下: 用修订后的布鲁姆认知领域的分类理论 ,对高中向 事实性知识 :学 习和解决数学问题 中必须知道 量内容的习题进行 比较 ,以期为我国数学课程以及 的基本要素 以及相互之 间的联系。包括术语知识、 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