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ppt

张衡传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旨归纳 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 提示 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为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格。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他有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把全部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继问世。 提示 地动仪是张衡首创的,张衡首先是一个科学家。详细地介绍地动仪说明它的构造等方面的特点,就是为了生动地介绍张衡在科学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说明的事物对人物起到重要的作用,选材要为表现人物服务。因此这段文字是这篇人物传记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示 如果将《张衡传》与《屈原列传》相比较,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1.文本审美 全文分三部分,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一部分的“从容淡静”与第二部分的“不慕当世”;第一部分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三部分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一部分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二部分的“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写作迁移 【角度】 张衡是一个科学家,其实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本文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的张衡。请你以“想念张衡”为题写一段400字左右的文字。 【示例】 2008年5月12日,对中国人乃至世界上任何热爱生命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黑色的时刻,这便让我更加想念张衡。 一个距今近两千年的中国科学家,他竟然在那时就研究出了地震测量仪器,并具有相当的准确率。这不能不让人惊叹,让今人敬仰。直到今天,地震预测准确率也只有30%(电视报道)。可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试图了解和掌握自然的道路是多么急切,而所获得的成果是多么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啊。 我想念张衡,是由于在那个时代,他在那样的条件下开展自己的研究活动,却有那样的成果。我想念张衡,还是想假如张衡的事业从那个时代得到延续,那么今天的灾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制止地球的内部活动,或许我们可以尽早地预测到地震的发生,较早地做好准备工作,损失也许会真正能够比现在少的多。然而,这仅仅是假设,事实上没有传承下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推测制作的模型。当然我们现在拥有更先进的设备,能够随时准确地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便于我们采取救援活动。其实,我们更需要准确预报地震将要发生的准确的时间和地点。 【漫漫古典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 ——无名氏 人以群分,其实就是这样浅显的道理。有些人一辈子相处也只是个温暖的陌路人,彼此点头问好,互相关照几句,此外,难有其他;有些人与人的相识,亦可以是花开花落般淡漠平然,彼此长久的没有交集,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待到遥遥一见时却已是三生石上旧相识,以前种种只为今日铺垫。相悦相知,却没有清晰完整的理由。 我因此可以理解李白为什么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时表现得依依不舍。而对杜甫,李白就没有那样激动眷恋的亲切表示。虽然杜甫对他倒是念念不忘。想起那首著名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前长江岸,孟浩然登船走了,李白还依依不舍地看着远帆,怅然若失。大概只有“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式的一见如故,才能让一向洒脱的仙人失了常态吧!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阿善针术。凡医咸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