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糖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
第六章 糖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 第一节 糖酵解途径与特点 第二节 酒精发酵机制 序:发酵机制 代谢控制发酵 代谢控制发酵 第一节 糖酵解 途径与特点 第一节 糖酵解途径与特点 第二节 酒精发酵机制 * * * 温故知新 1、淀粉水解糖制备中,酸酶结合法可分为酸酶法与酶酸法,对于杂质较多原料,宜采用 法,对于颗粒较坚硬原料,宜采用 法,在工业生产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较多选择 法。 2、发酵前对糖蜜进行 、 、 及 等过程称为糖蜜前处理 。 定义 指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产物的内在规律。 一、定义 人为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机制,使有用中间代谢产物过 量积累,这种发酵称为代谢控 制发酵。 二、内容 1、生物合成途径 2、代谢调节机制 环境因素对代谢方向的影响 改变微生物代谢方向的措施 一、糖酵解途径 (EMP途径) 二、丙酮酸的去路 (P54 图3-6) ① 乙醇发酵(酵母) ② 乳酸发酵(乳酸菌) ③ 丙酸发酵(丙酸菌) ④ 2,3—丁二醇发酵 (产气杆菌) ⑤ 混合酸发酵(大肠杆菌) 三、糖酵解的调节机制 自主学习与讨论(p54-55) 三、糖酵解的调节机制 已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 3-磷酸甘油醛 ←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EMP途径 ATP ATP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酵解减少 需能反应加强,ATP分解为ADP和AMP ATP ADP、AMP增加、ATP的抑制作用被解除,同时ADP、AMP激活已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使6-磷酸葡萄糖、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等增加,激活丙酮酸激酶,加快酵解 已糖激酶 → 磷酸果糖激酶 → 丙酮酸激酶 → 糖酵解调节机制 C6H12O6 2CH3COCOOH 2CH3CHO 2CH3CH2OH NAD NADH2 -2CO2 EMP 2ATP 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 一、乙醇生成途径 视频:绍兴黄酒 二、巴斯德效应 1、概念 在好气条件下,酵母发酵能力降低的规律称为巴斯德 效应。 其现象是乙醇的积累减少,实质是细胞内糖代谢降低 2、巴斯德效应机制 自主学习与讨论 (P55-56) 丙酮酸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 3-磷酸甘油醛 ←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EMP途径 已糖激酶 → 磷酸果糖激酶 → 丙酮酸激酶 → 好氧,进入TCA,产生的柠檬酸、ATP抑制磷酸果糖激酶。 6-磷酸果糖积累,进而6-磷酸葡萄糖积累,抑制已糖激酶。 1,6-二磷酸果糖减少,对丙酮酸激酶激活作用减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积累,抑制已糖激酶。 巴斯德效应机制 概念:发酵机制、代谢控制发酵、巴斯德效应 巴斯德效应机制 课后思考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器学习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pdf VIP
-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社会责任报告.pdf VIP
- 掼蛋记牌训练方法.pptx
-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科技学》教材课件PPT第4章 信息不对称、金融共识机制与共享金融.pptx VIP
- 北京市北京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VIP
- 排种器的结构设计.pptx VIP
- 锅炉给水泵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过秦论》课件.pptx VIP
- [华科 MES]1 MES概念与原理(4h).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