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九章 肝 胆 生 化 (hepatobiliary biochemistry) 第二节 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 一.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二.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三.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四. 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五. 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1. 进食后 G 肝糖原 2. 不进食或空腹 肝糖原 G 维持血糖浓度 相对恒定 饥饿时 非糖物质 G 二.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特殊作用 ⒈ 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⒉ 肝脏是脂肪酸分解、合成和改造的主要场所 ⒊ 肝脏是酮体生成的重要场所 乙酰CoA 酮体 三.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特殊作用 ⒈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 (1) 肝内蛋白合成量大 (占总蛋白量的40%) (2) 肝内蛋白更新快 (T/2)=10天 (3) 肝内可以合成多种血浆蛋白 清蛋白(A)﹡ 纤维蛋白原 只在肝内合成 凝血酶原 ?1、?2-球蛋白 主要在肝内合成 ? -球蛋白 较大部分在肝内合成 (γ-球蛋白﹡ 只能在肝外合成) 各种血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及主要生理功能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 一. 胆汁 消化液 促进脂类物质消化吸收 肝细胞分泌胆汁 排泄液 促进脂溶性废物排出 主要成分: 胆汁酸盐 二. 胆汁酸的种类 游离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 按结构分 按来源分 结合型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二)胆红素的转运 胆红素 + 清蛋白 胆红素—清蛋白 1) 清蛋白的结合,暂时限制胆红素毒性并促进其运输, 2) 不能透过肾,在尿中不出现,只存在于血液中,称血胆红素, 3) 胆红素与清蛋白以非共价结合,不牢固、易解离,称游离胆红素, 4) 以上胆红素还未经肝处理,统称为未结合胆红素。 磺胺类、水杨酸等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清蛋白,使胆红素游离出来,产生毒性。 尤其易与脑部基底核脂质结合,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引起核黄疸 未结合胆红素性质: 脂溶性,有毒性 三. 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 (摄取、转化和排泄) 胆红素-清蛋白 胆红素单独被肝细胞摄取 继续 UDP-GA UDP 被Y-蛋白结合、固定和转运 葡糖醛酸胆红素酯 (结合胆红素/肝胆红素) 经高尔基体转运 几乎全部排入毛细胆管 随胆汁分泌 经胆管排入肠道(排泄)。 结合胆红素性质: 水溶性,无毒性 四. 胆红素在肝外的代谢 排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 胆素原 GA 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 胆素(*粪便主要色素) 胆素原 小部分(10%--20%) 重吸收 入肝; 入肝的胆素原 大部分仍以原形再排至肠道(肠肝循环), 二. 胆红素的异常代谢——黄疸 血清胆红素浓度 ? 2.0mg/dl时,肉眼明显看出巩膜、皮肤、黏膜被黄染,称为黄疸; 血清胆红素 ?1.0mg/dl,但? 2.0mg/dl,此时肉眼尚不能 看出巩膜、皮肤、黏膜被黄染,称为隐性黄疸。 临床常根据引起黄疸的主要起因和特征,分为三类: 1. 溶血性黄疸 2. 肝细胞性黄疸 3. 阻塞性黄疸 1. 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