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们队伍中有这样一些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队伍中有这样一些人……

我们队伍中有这样一些人……   在广大作家、评论家队伍中,有这样一群鲜为人知的人,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饱满的热情,为社会而歌、为人民而歌,创作出一批批引领人们追求理想和光明、崇尚社会道德、催人奋进的文学作品。 我走着,为幸福读秒 “坐卧行走时不会想/身体在地面这回事/一只球被拍动,高低上,引力像爱,给我一个陡坡/双脚和心向平坦滑动// 我在这里,桌椅一样踏实/听日月转动的寂静/光阴落地/身上一点声音测出/辽阔的回声/仿佛我就是轨道/是这大地新的移民//摸一摸头发,高举的根须/一间出租的地球/我叫它星星/延续光的抵达/――地上的又一天/我走着/为幸福读秒”这首题为《在大地栖居》的诗歌,是盲人诗人姜庆乙对生命的感喟与绝唱 姜庆乙出生在辽宁省宽甸县的一个小乡村, 少年时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双目失明。在电话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自失明后就在家中以读书方式排遣孤寂,开始是别人教一句,他读一句,掌握盲文后,阅读范围日趋广泛。他所喜爱的作家是卡夫卡、加缪、曹雪芹等。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他开始练笔写作,1995年便开始在文学期刊发表诗作,2002年参加了《诗刊》社第十八届“青春诗会”,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这12年中,他创作了近千篇(首)散文、诗歌,这些作品有的发表在主流报刊,有的已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当言及为什么写作时,他说,我至今也难以回答,身体原因只是一个契机,像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一样,写作不过是我的行为方式,没有任何崇高与卑俗的目的。身体正常的人也以写为乐,我同样是对语言所能够着的东西感兴趣,是语言和个体生命的某些微细环节决定我做了诗人;中国诗人在汉语面前人人平等,为着我的母语,我愿以写作祈祷。在谈到新近创作的作品时,他说,现在我的最大愿望是能有一份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再为养家糊口奔波,能有时间从事专业创作 我写作,为了公平正义 现任东方网特约评论员、曾被评为“2005年度人民网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网评人”之一的蒋萌,在12岁时被发现骨髓长瘤。这种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零点三,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内,他脖子直不起来,胳膊抬不起来,手不能动,路不能走,最后发展到呼吸困难,四肢瘫痪。父母带他走遍了首都各大医院,手术后的蒋萌,只能终生与轮椅相伴 面对不幸的人生,他没有过多的自卑和叹息。自 2004年5月写出第一篇时评、第一篇杂文后,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羊城晚报》等多家报刊、门户网站发表时评、杂文400多篇,2006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集《蒋萌网评》。一位评论家阅读后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不是一般意义上有坚强意志的人,不是因命运的苦难折磨、身体残疾而作出一番事业能够自食其力的人,而是一个弱小生命对苍天的叩问、一个有知者对无知者道德良心的追寻。他思想观念前卫,他观察、判断事物的目光锐利,这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的文笔犀利、朴实,他的杂文、网评,涉及到国计民生,民族传统,法律道德等众多领域,而且用一种达观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因而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我追求,是因为我有一个文学梦 今年62岁的王波是位有着大学学历的军马局牧马人,在随部队辗转南北、风餐露宿中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以至右手不停地颤抖,每一横一竖书写起来都十分艰难,一个只有三个笔画的汉字他往往要在稿纸上占用四五个字格,他风趣地称之“半斤一个”。后来,他开始用电脑写作,可指尖难以准确地落在所需要敲击的键上,为了克服手颤带来的不便,他在键盘的左边虚拟了一个键盘,每当手指敲击虚拟键盘时,经过手的规律性颤抖刚好落在实键盘上。多年来他凭着这番恒心、毅力,用这只颤抖的手先后创作出了中篇小说《飞轮》、中篇报告文学《机遇、事业、壮丁》《越狱大王》、长篇报告文学《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中篇小说《邪恶之梦》、长篇小说《爱神与邪魔》《女秘书去毛家湾》《将军浮沉录》及纪实文学作品《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之一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之二――中共中央发起解放战争的决策过程》等各类文学作品近300余万字 与众多的肢体障碍作家相比,王波有一份退休金,不会因糊口而犯愁,对于为什么写作,他的回答很自然:“从小就有个文学梦。”也正是这个梦,多年来他苦苦追寻,先是自己定题目自己写,写完就投稿,投稿悉数退回后重新修改再投,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直到1971年《北京日报》登了他的一篇杂文后,才开始掩卷长思、寻找创作规律,之后陆续在《北京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杂文40余篇。继而他的长篇小说《爱神与邪魔》被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从此在文学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他坦言:“都说我的创作动机是名利,否则我没有那么大的激情、耐力去克服那么多的困难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