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羌族和藏族幼儿教育在四川的历史及发展研究
羌族和藏族幼儿教育在四川的历史及发展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羌族和藏族幼儿教育在四川的历史及发展,笔者选取了两个地区作为典型的样本进行研究,一个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一个是四川最大的藏区――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笔者对这两个地区的基本概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主、北川羌族自治县为辅,阐述了幼儿教育在四川的历史及发展研究,并对这些地区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羌族;藏族;幼儿教育;四川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我们国家对待少数民族一贯的政策,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照顾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投资不断增加。羌族与藏族作为我们国家两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在四川分布广泛,研究其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羌族和藏族幼儿教育在四川的历史及发展研究,可以发现当今四川的羌族和藏族幼儿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四川地区的羌族和藏族幼儿教育的发展完善提供一些启发
一、调查区域概况
(一)北川羌族自治县简介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接松潘、平武县,南邻安州区,东接江油市,西邻茂县,国土面积达2869.18平方公里,距绵阳市区42公里,距省会成都160公里,是中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2008年四川遭受了大地震,北川受到重创而成为一片废墟,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北川顺利开展震后重建工作,选择了永昌镇作为北川县新的人民政府所在地。2014年经省政府批准后,北川进行了乡镇调整,目前北川县辖8个镇、15个乡、1个民族乡。全县304个村,1381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委员会和49个居民小组,根据北川人民政府网公布的数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北川县羌族人口数量占北川整个少数民族数量的95.16%,全县有各类中等学校14所,小学178所,幼儿园54所,学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9.15%
(二)甘孜藏族自治州简介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座落于四川省西部,康藏高原东南。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一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地级行政区。全州辖康定1个县级市,泸定、丹巴等17个县,325个乡(镇),2679个行政村。截止到2014年末,全州户籍人口111.30万人,少数民族多达90万人,主体民族藏族占少数民族人口数的78.4%。截止2015年3月,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共968所,其中幼儿园有356所,小学555所,幼儿园教师1100人、小学教师7118人
二、羌族和藏族幼儿教育的历史概述
甘孜藏族自治州幼儿教育历史的发展在羌族和藏族幼儿教育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公元1907年,甘孜州出现了第一个幼儿园,由当时的川滇边务大臣、驻藏大臣赵尔丰设立,地点设在甘孜州巴塘县,其性质为官办学堂,依附于关外学务局,该幼儿园(幼稚园)的设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公元1936年,甘孜州幼儿园的前身――省立康定幼稚园成立,在此期间是甘孜州幼儿园发展迅速的时期,幼稚班发展到10个左后,常年入园儿童有60人左右。随后受到内战等因素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甘孜州幼儿园的发展由盛转衰,以至于从事幼儿教学管理的教师仅剩两人,幼儿园学生数量由60人下降到20人,该时期的甘孜州幼儿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衰落的过程,其发展过程中幼儿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后来者借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西藏解放,也正是在这一年,康区解放,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幼儿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在原来基础较好的巴塘县幼儿园的基础上,设立了一个巴塘幼儿班,在原来省立康定幼稚园的基础上,设立了康定幼稚园,总入园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98人,1952年后,学前教育开始逐步延伸到各县,到1960年,甘孜州除石渠和色达外,其余各县都有了自己的幼儿园,这一时期,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一样,甘孜州幼儿教育经历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幼儿园的广泛设立,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基础教育平台,为后来甘孜州乃至四川省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992年,开创了甘孜州第一所幼儿园的巴塘县,再一次成为典型,巴塘县幼儿园经省、州相关部门严格的检查,成为全州第一所示范性幼儿园,三年后,1995年,甘孜州幼儿园不甘示弱,成为全州第二所示范性幼儿园,这些示范性幼儿园的建立,起到了旗帜标杆的作用,为甘孜州其他地方幼儿园的设立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标准
三、羌族和藏族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藏族幼儿教育的现状
藏族幼儿教育在四川发展至今,甘孜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州幼儿园的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截止到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3――6岁适龄幼儿人口在7万左右,全州共有幼儿园2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5所,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2所,虽然办学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